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mrmrw
收起左侧

关于渐开线塑料齿轮设计制造方法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做过塑料齿轮,学习了
发表于 2009-3-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uershiye 于 2009-3-30 09:45 编辑

化工版第五版《机械设计手册》14篇 第10章 ,介绍美国塑料齿轮标准时,特别强调 齿根的圆滑连接, 第一是应力问题,还有注塑过程液体的流动性能。

受到 mrmrw 的启发, 我们新制作的计算程序,将内齿处理成了光滑圆弧。(不影响啮合)
mmmmm.JPG
mmmmm.JPG
mmmmm.JPG
发表于 2009-3-3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正在做齿轮-链轮的注塑模具。这得到了很多帮助。非常谢谢!
发表于 2009-3-3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能提供一下齿轮模具型腔的加工工艺的详细资料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274# cdyuchen
齿轮模具的加工与普通的塑料件注塑模具并无很大的差异,主要的区分点有以下几点:
(1)理论齿形与模具型腔齿形的处理,这时关键,也是难点。对于直齿,一般多采用慢走丝线割加工型腔的齿形。这时齿形必须准确而且精度足够才行。对于斜齿轮或者是蜗杆,由于螺旋角的存在,必须采用电极(铜公)放电加工,其设备主要是带“C”轴的火花机,通过铜公放电加工模具型腔的基本齿形。
(2)
发表于 2009-4-2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专家们了,你们辛苦了,让大家获得这么多这放面的专业知识,真心感谢
发表于 2009-5-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有机会,我们可以聊一下的。
我是主要加工塑料齿轮的,用的材料多为PA66,POM,生产这方面的零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不错塑料齿轮主要关键是模具,我们原型腔主要也是用线切割的,但实际那是不规范的,现多采用电铸,但实际模具还是用那种电火花加工更好。我的联系电话0574-63471912  章仁达
发表于 2009-5-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庆幸能看到这么好的帖子,谢谢版主,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mrw 于 2009-5-20 11:30 编辑

最近买了一本厉始忠老先生的《ISO 1328-1:1995圆柱齿轮精度制应用指南》
在这本书中P196,P197给出了两个齿轮设计图纸的样式,在齿轮参数表中给了齿廓测量的计值范围Lα长度和螺旋线测量的计值长度Lβ。
这一点还是比较新鲜的,
但是标准没有提到关于双啮检测的测试半径(Testing Radius)和测试压力问题,我在一个日本企业的图纸中看到了这一点的说明。
这对于塑齿而言是有必要的。但是暂时还未搞清楚这两个参数的设置依据,请高手指点一下~!!
********************************************
对于小模数齿轮,多采用双啮仪进行综合检测。
对于双啮检测,需要确定几个基本因素:
  (1)标准齿;
  (2)检测半径;
  (3)检测压力。
************************************
首先说一下这个问题的实际情况:
(1)双啮仪可以调控测试时的检测压力,我用的是日本大阪精密制造的双啮仪(最大检测压力不大于200g),而且有个客户已经明确的标识了检测压力。而且实际上检测压力是可调的,仪器上就可以设定。
(2)关于双啮检测中心距,在ISO/TR 10064-2:1996推荐技术文件中已经给出了测量齿轮和产品齿轮啮合的中心距的最大和最小值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测试前,仪器制造商给出了一个中心距的设定方法,从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到3个中心距数值:最小中心距,最大中心距,还有一个就是测试中心距(Testing Radius)。最后一个就是设定的,最大和最小是检测出来的。
我的问题就是想知道这两个指标到底怎么设置,依据是什么????这个和检测半径有什么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帖子的理解:
原帖子:
齿轮传动设计手册中将齿轮传动噪音产生原因主要归结八个方面:
1  齿面接触不良。2  齿距误差过大。3  齿形误差过大。4  齿面光洁度差。5  中心距误差太大。6  齿轮轴传动扭矩有波动。7  滚动轴承噪音。8  齿轮箱将噪音扩大。
八个原因中有四条是关于四个是关于制造精度的,可见制造精度对传动噪音的影响是很大的。

************************************

这8个原因说的很笼统,不见得那个指标差就造成噪音大。以下为个人理解,请高手斧正!

(1)齿面接触不良:这个原因只能是定性的描述,即使是使用接触斑点测量也是靠经验的【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接触斑点是经验型的检验,依靠个人的经验,不精确!】。尤其是对采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塑齿,齿面的接触直接跟材料、齿形、齿向、受载状况等绝对的齿面接触,难以明确说明什么情况下是好的!

(2)齿距误差过大:这个可以明确的测量,但是齿距偏差过大易造成动态载荷【主要是加速度造成】,容易引起齿轮的振动,振动产生噪音。这个可以这么说,但是齿距偏差的大小对噪音的贡献也是只能是定性不能定量。未见那本专著对该指标进行量化。

(3)齿形误差过大:这个就更不好说了。本人在一本专著中看到:即使是完全理论的齿形,啮合效果都不一定好。这也是修形技术出现的一个基础点。为了改善啮合状态,提高载荷变化的均匀性,要根据某些需要对齿形进行适当的修形。所以齿形误差过大是否就是对噪音产生的贡献大,这一论点也欠支持。

(4)齿面光洁度差:这个倒是对噪音有比较形象的解释。因为齿面粗糙导致啮合过程中齿轮振动,振动产生噪音。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轮齿采用弹性比较好的材料可以实现吸振,那么齿面的粗糙度即使有点差也可以通过材料弹性来吸收,这时粗糙度和弹性的综合作用下的振动才是噪音的主要产应源泉。

(5)中心距误差太大:这个是和侧隙相关的。经验告诉我们,侧隙大了噪音大,侧隙小了噪音也大。至于侧隙多小才合适,只用通过试验来验证。鉴于侧隙是中心距与齿厚偏差二者的综合影响,所以中心距误差大只是定性的说噪音有可能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采用双啮测试过程中测试功能齿厚可以模拟某些实际啮合的效果,这也就是说实效齿厚是影响啮合效果的一个因素,而中心距偏差只是影响实效齿厚的一个因素,所以,噪音产生的原因是实效齿厚的变动,而中心距是影响实效齿厚的一个因素而已。

(6)齿轮轴传动扭矩有波动:这个相对比较好理解一些,力矩波动造成齿轮转动过程中有振动,振动产生噪音,有一定得说服力,但是也是定性的描述。

(7)滚动轴承的噪音:对于使用滚动轴承的齿轮副有一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滚动轴承自身的噪音,二是滚动轴承作为支撑对齿轮轴的偏心或倾斜有一定影响,造成齿轮啮合不良(定性的说明)。

(8)齿轮箱将噪音扩大:这种情况只有箱体的固有频率和齿轮的振动频率比较接近的状态下产生共鸣加速振动造成噪音扩大,和音箱的效果差不多。这种情况很容易解决,只要改变箱体的结构就基本上可以避免,尤其是对铸造或是塑料壳体,通过筋位的分布可以有效的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6-16 12:01 , Processed in 0.172040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