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woodee
收起左侧

万元求购少齿数(10:14)直锥副的“鸭蛋形”接触区3D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汽车上的差速器锥齿轮确实都和版主的图纸差不多,不考虑修形,重合度也就1多一些,修形后按照图纸标注的接触斑点重合度一定是小于1的。那如果假设齿面与齿面一定是时时接触,且接触变形量均由负载造成,那么理论上是一定无法形成椭圆形接触斑点的。所有分析版主已经做的很详细了。
但是产品实物却和我们的理论分析不一样,产品上的接触斑点形状确实是椭圆形的。这也是我们的客户会一直坚持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可以做到的。
我就想是不是我们理论分析的时候忽略了惯性呢?
假如我把惯性放大到无穷大,有恒定输入转速的情况下那么输入输出转速是恒定的。这个时候接触斑点是椭圆形,但是齿轮啮合过程存在空挡期,就是有一段时间两个齿面是不接触的。我们把他称为状态A。
假如我把惯性定为0,那么齿面与齿面一定是时时接触,且接触变形量均由负载造成。如果重合度接近1的情况下,接触版点应该是矩形的。我们把他称为状态B。
现实中惯性对运动状态影响的大小由检测方法决定的有转速和负载。假如转速很快,负载很小,那么运动是不是会更加接近状态A,反之,转速很慢,负载很大,运动是不是会接近状态B。
基于上面的假设,那么我觉得版主主题里面的参数,做到图纸接触版点是可能的。只要其检测台架使用的是高转速和空载,虽然接触斑点重合度小于1 ,但是接触版点做到椭圆是存在可能性的。毕竟同类齿轮现实中很多都做到了。

其实我好奇的是汽车作为一个高可靠度的工业产品,为什么差速器会这样设计。毕竟状态A和状态B都是连续传动的可靠性肯定是远远大于只有一个状态实现连续传动的。
发表于 2019-11-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mao 发表于 2019-9-29 16:08
修形要求是没什么问题的。

问题点是这样修形后重合度小于1 ,这个时候提出增大齿顶高系数以保证修形后 ...

因为客服没考虑
发表于 2019-11-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di868 发表于 2019-10-6 11:45
按我的理解是齿向必须修,齿廓的话也修点,虽然“假修形”作用有限,但我个人理解还是有作用的,而且弊格 ...

正反转的圆柱直齿轮可以修齿向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mao 发表于 2019-11-8 09:21
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汽车上的差速器锥齿轮确实都和版主的图纸差不多, ...

henrymao您好!

1. 如果您手头有重合度在1左右、并且形成椭圆接触区的样品(注意是两个齿轮的椭圆接触区),烦请出示照片,我一楼的承诺依然有效。
2. 我在一楼已声明,Z10:14就是一对差速器齿轮,这是此题目讨论的前提。
    而差速器齿轮,在车辆直线运动时,相互是不转动的;即便在转弯时,相互的转速也可以用缓慢来描述。
    所以对车辆差速齿轮而言,是不需要考虑高速旋转的惯性(转动惯量)问题。
3. 即便是高速工作齿轮,假设您的状况A成立,但考虑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也有启动和停止的过渡过程,在过渡过程中,您的A假设是不成立的。
    更何况,还要考虑个零件的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个零件及系统的固有频率,在加速和减速中的共振扰动;以及齿面决定轴线与定位轴线的偏斜误差所带来的侧隙时大时小的自激振荡扰动。
    这些,都会使假设A不可能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mao 发表于 2019-11-8 09:21
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汽车上的差速器锥齿轮确实都和版主的图纸差不多, ...

还是上实际例子吧,动态响应问题,如果不给出繁复的数学模型和实验响应数据,单靠定性的逻辑判断,是讨论不出个所以然的。
发表于 2019-11-1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andongsheng 于 2019-11-12 13:52 编辑

读书时,看到老师在做差速器项目。除了做齿面主动设计外,还有齿根优化。
不过当时我也缺少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odee 于 2019-11-12 20:54 编辑
duandongsheng 发表于 2019-11-11 13:51
我在西安交大读研时,看到老师在做差速器项目。除了做齿面主动设计外,还有齿根优化。
博主这个问题,老师 ...

duandongsheng同学      您好!

德国标准,清清楚楚图示出直锥副啮合区普遍的 腰鼓形 形状:
CM.png

而国内的标准,大多是这个样子:
CMcn.png

您科班齿轮专业,希望多关注企业碰到的技术问题,给与理论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坛主admin您好!

我怎么感觉有些朋友的回复一天后才显示出来呢?是否审核时间过长了?
如果是怕有的语言太犀利,对我来说不成问题,只要是技术讨论指出我哪里确实错了,我不怕出丑的。
发表于 2019-11-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19-11-12 12:22
duandongsheng同学      您好!

版主您好,上学时学了个皮毛,毕业几年了,锥齿轮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我并非推销啊,我也无利可图啊。仅仅提供个信息,或许沟通一下能理清一些问题。
抱歉!

点评

原贴已经修改,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抱歉了!  发表于 2019-11-12 20:55
发表于 2019-11-1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19-11-12 12:36
坛主admin您好!

我怎么感觉有些朋友的回复一天后才显示出来呢?是否审核时间过长了?

我也发现好几次这样的,我估计是语句不够寒暄,过于直接,要人工再三审核后批准才能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4 01:01 , Processed in 0.53630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