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mrmrw
收起左侧

关于渐开线塑料齿轮设计制造方法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资料啊,我什么也没看见啊?
发表于 2008-2-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倒,不回复就看不到啊?原来如此!不好意思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ANSI/AGMA 1106-A97 塑料齿轮齿形尺寸一标准中,关于金属齿轮与塑料齿轮关系的论述:

  采取模塑方法制造齿轮,所受到的实际限制与采用齿轮切削方法来制造有所不同。每个模具都具有固有的“非标准”属性。模腔(阴模)由于收缩允许误差是变动的,其几何尺寸不可能遵循一个标准。再者,有几种制造阴模的方法与切削刀具无关,即便二者有关联,一般也需要采用专用刀具。因此,模塑塑料齿轮齿形尺寸无需遵循适用机加工成形齿轮的惯用规范。
发表于 2008-2-1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渐开线塑料齿轮设计制造方法的讨论与资料下载

谢谢楼主以及大家的分享和论讨。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塑料齿轮在工作状态时多采用介质润滑或者自润滑,在选择介质润滑时必须考虑所选用的润滑脂是否与塑料齿轮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下面是美国适度公司提供的润滑脂与工程塑料齿轮是否匹配的选择表,大家可以看看参考一下了!
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的普通蜗杆类型有ZA、ZN和ZI三类。在论坛中,很多人介绍蜗杆的建模都是建的ZA齿形的3D模型,但是对于ZN和ZI的3D建模却找不到相关的资料。
对于ZA建模比较简单,因为刀具的位置在轴线上,然后通过螺旋线扫描就可以绘制出3D模型。
但是ZN和ZI的3D建模与之不同。请高手指点一下怎么绘制ZI和ZN齿形的蜗杆的3D建模方法。
*********************************
本来这个帖子已经发过,但是没有人解答,所以转到这个帖子下,请高手多多指教!
***********
对于ZA齿形的蜗杆,我用UG已经完成了3D建模。
如图所示

[ 本帖最后由 mrmrw 于 2008-3-13 10:36 编辑 ]
ZAWorm.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塑料齿轮常用材料
  塑齿材料既可采用通用工程塑料中的POM、PA、PC、ABS等,还可以采用特种工程塑料中的LCP、PPS、PEEK等。不同材料制作的塑齿的性能如表 2 2所示。
塑齿材料    性能表现
1)POM:塑齿模塑性能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可实现自润滑,轮齿强度高,摩擦小、噪音低,抗疲劳、耐腐蚀性能强,是塑齿材料的首选。
2)PA6/PA66/PA46:塑齿吸湿性强,不利于尺寸的稳定,不适于精密传动系统中。但塑齿强度高,还可以通过添加玻璃纤维(GF)实现材料改性,大幅度提高轮齿强度,可用于动力传动型传动系统中。
3)PPA:塑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可保持优越的机械强度、耐疲劳及抗蠕变性能。在PA6/PA66/PA46材料塑齿不能工作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是恶劣工况下的优选塑齿材料。
4)PC:材料收缩率小,故塑齿模塑尺寸变化小,易于尺寸控制。但材料的自润滑性能、耐疲劳及化学性能较差。该材料着色容易,在精密仪表齿轮传动中多有应用。
5)ABS:不适于制作精密塑齿,塑齿的尺寸稳定性差,耐热、抗疲劳及化学性能差。但原料成本低,多应用于玩具塑齿传动系统中。
6)LCP塑齿模塑收缩率小,尺寸稳定、抗化学性能优良,适于精密塑齿传动,多用于手表等计时传动系统中。
7)PPS:塑齿硬度高、尺寸稳定、耐疲劳及化学性能优良,工作温度可达200 ,其应用正扩展至汽车等工况要求苛刻的传动系统中。
8)PEEK:大负载动力传动型塑齿优选之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材料。该材料具有耐高温、高综合机械性能、耐磨损和耐化学腐蚀等特性。
发表于 2008-3-2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

从文章中看出,楼主mrmrw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这种精神可佳!感谢你的心血资料,有这个幸运能看到你写的资料.
希望对齿轮一直执着到底...:)
2017532-embed_16-embed.gif
发表于 2008-3-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教楼主有关直齿圆锥齿轮注塑模设计与制造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个网页上看到的,转帖一下:
齿轮系统噪声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齿轮设计方面 参数选择不当,重合度过小,齿廓修形不当或没有修形,齿轮箱结构不合理等。 (2)齿轮加工方面 基节误差和齿形误差过大,齿侧间隙过大,表面粗糙度过大等。 (3)轮系及齿轮箱方面 装配偏心,接触精度低,轴的平行度差,轴,轴承、支承的刚度不足,轴承的回转精度不高及间隙不当等。 (4)其他方面输入扭矩。负载扭矩的波动,轴系的扭振,电动机及其它传动副的平衡情况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6-16 12:49 , Processed in 0.18364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