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hzy
收起左侧

【论文】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是圆弧齿轮端面齿廓截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齿根过渡曲线对齿轮的抗弯强度有很大影响,有一本专著(谁的记不得了),好像对这个问题做过相应的分析。
发表于 2020-9-1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odee 于 2020-9-17 19:18 编辑

洪老您好!

正如上个月我在回复您邮件中所说的,父母年迈,这几年进入老年发病阶段,忙于照料,所以很少上论坛浏览。
这篇也是前天偶然点进来看到的。
昨天做了些准备,下边简单回复一下:

  • 首先,您的计算结论是正确的。
    我昨天重做了一下
    Mn=2;An=20°;βp=30°;Xn=0.5;h*=1;c*=0.25;ra*=0.3799509
    那么渐开线起始点半径 Rq=14.21170626
    渐开线起始点压力角Aq=13.1577809°
    我用编制的Excel表格和UG文件,代入参数,相互对照,结论都对的上:
    CG13_Data.png
    CG13.png
    为了证实我所言非虚,下面是三个UG文件的压缩包,下载解压后用UG(4.0以上版本)打开,可以检核相关尺寸。
    Mod.zip (4.76 MB, 下载次数: 27)
  • 您所指出的我在以前帖子里的Rq比这个正确值大16丝,我回忆,当时是跟不同的人互动,举同一个例子但参数有所变化造成的。
    我记得当时有同好向我提示了这一点,我也进行过说明。
    我当时推导的公式,现在仍在使用,不可能现在计算正确,而以前计算就相差16丝之多。
    并且,当时我发帖子之后,有数名同好都相互对过数据,相差都在1E-7。
    更何况,我当时推导公式并写入UG当中画出齿轮端面截形后,还多次进行了相应的刀具齿条的装配模拟:
    CG13&Rack.png
    CG_Hobbing.gif
    这样反复确认下来,才敢自己确信公式推导和写入过程无误。
    上边的压缩文件里,就有齿条装配在齿轮里的UG文件,打开并改变参数L,能够精准观测到齿轮与其滚切齿条做无侧隙啮合,对应面相切及其切线的位置和移动过程。
  • 您的论文题目“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是圆弧齿轮端面齿廓截形”,这对于搞过圆弧齿轮或圆弧外摆线内齿轮泵的齿形推导和计算的人,很好理解且一目了然,但对没搞过的一般同行,就比较困难了。
    一般的几何形状描述,是否还是以最基本的曲线名称为好?比如圆或椭圆,这样有利于入门者的阅读思考进入。
    何况,这里椭圆方程也很直观和简单:
    xy.png
    对此参数方程求导,得到各点的切线、法线,进而无论用运动法还是共轭法,都不难求得相应的过渡曲线。

    因为您“(公式推导从略)”,所以我无从判断您推导过程的简略程度。
    事实上,就我多次进行的比这复杂得多的推导共轭齿面的体会,不同的切入点和推导路径,最终都能得出完全相同的公式。
    切入点的简洁,一般仰赖以往工作经验,从而可以的某些结论当成公理来处理。
    而推导过程和公式的简洁,则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
  • 最后,您的这张端面图是不对的,可能是随手借用来的,或上传错了。
    Hong.gif
    变位系数0.5,螺旋角30°,端面齿形一定比较胖,且过渡曲线和渐开线在起始点是相切的。
    下图是准确的端面齿图:
    CG13_T.png


以上。

祺安!

 楼主| 发表于 2020-9-2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y 于 2020-9-21 21:01 编辑

Wooded 版主: 您好! 很高兴见到您的帖子,现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
1. 关于我的帖子中最后一个图,由于我粗心大意,把同一CAD文件中另一个z=9,xn=0.1的图形上传出去了。正确的图形在后面补上。
2. 关于公式推导问题
(1)渐开线起始半径计算rq公式推导
这个问题,原来我觉得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基准齿条与螺旋齿轮存在纯滚动就可以了。所以只写了公式,没有介绍原理图。现将“渐开线斜齿轮起始半径计算原理图”附在后面。
2)关于齿根过渡曲线计算
我想用我的啮合理论体系中“由齿条求圆柱螺旋面的那条高速公路”最为方便。把齿轮参数的基准定在齿条法截面是齿轮传动实现互换的重要手段。法截面是曲线齿条是齿条的一般形式。然而,除了渐开线齿轮基准齿条法截面是直线齿廓外,法截面是曲线的齿条长期来求共轭齿面十分困难都是离不开微分几何。就是最简单的单圆弧齿轮,应是最简单曲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仍然把法截面为圆弧的蜗杆作为基准齿形。圆弧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更是五花八门。因此,研究求法截面为曲线齿条的圆柱螺旋齿轮问题就具有重要意义。本帖中的公式(2)就是已知齿条法截面上一个点的齿厚、高度,法向齿形角,就可以求出齿面上的共轭点坐标。公式非常简单,更无需微分几何。至于公式推导就比较复杂,只能去参考《实用齿轮几何学理论理论与应用》一书的相关部分。与此对应的还有求圆柱螺旋面的共轭齿条,这对于求蜗轮的几何量(如蜗轮根切问题)意义更大。因为蜗轮根切这个问题,至今一直没有解决
2 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计算例子
  本帖前面已给出了齿槽渐开线及过渡曲线的数据,顺便加上一个轮齿端面曲线图形。由于上传错了。现一并在后面补上。
3 一个小小的请求
我曾按woodee版主的公式计算过齿根过渡曲线。但是无法作出图形。查看坛友相关讨论,好像要分两部走,先画出延伸渐开线,再转一个角度,使其与渐开线相切.......,但我无从下手。
为了进一步把问题讨论清楚。请woodee版主也把本例的端面齿形数据列出来。可以作个对比。看一看是否完全一致。
谢谢!
      补充一点:这两天仔细查阅了2008-10-15版主woodee的帖子,渐开线起始点到轮齿中心夹角9.38118585°这个有误数据是当时互动中,24楼网友的的数据。张冠李戴到woodee版主头上了,对不起!
       hzy2020-09-21晚补充说明。


渐开线起始半径计算原理图.gif
渐开线齿轮端面齿形及过渡曲线图形.gif
发表于 2020-9-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odee 于 2020-9-21 21:51 编辑
hzy 发表于 2020-9-20 20:25
Wooded 版主: 您好! 很高兴见到您的帖子,现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1. 关于我的帖子中最后一个图, ...

洪老您好!

先回复您第3条:一个小小的请求
列出数据作对比,就不必了吧?
这就是个简单的圆柱齿轮,我相信您老的数据是正确无误的。
我在9楼也给出了此齿轮的3D模型,我也自我认为正确无误,模型尺寸精度能达到0.1纳米级。有疑问可以下载3D到电脑,逐个坐标点做检查对照。也欢迎有兴趣的同行这么做。

我感兴趣的,是渐开线起始点是否与过渡曲线有关?进一步,弄过渡曲线是否只是可有可无的炫技?
首先,您给出的公式,有手册或资料在讨论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发生根切时提到过的:
公式.png
这个公式,只在非根切的前提下成立。
而选取齿轮参数时,尽量不让根切发生,这个基本原则能否得到充分贯彻呢?
实际是做不到的。

我大概想了想,能举出超过20个以上的例子,下面只举几个我碰到过的、实际中在使用的例子:
  • 小轿车车窗玻璃电动升降机构中的蜗杆/斜齿轮副
    WG0142asm.png
    因减小蜗杆径向力和加强塑胶斜齿轮齿体强度的需求,采用了5°压力角,这样就发生严重根切、过渡曲线占一大半齿的情况。
    但实际中就是这么使用的,而且针对车窗升降机构这种设计方案占主流。
  • 磨前、磨后齿轮的起始点精确确定及其磨前滚刀的设计
    这个是我2013年碰到的一个例子。
    Hobbing&Grinding.gif
    Hobbing_woodee.gif
    德国的一家生产高档轿车发动机启动平衡棒(balance stick)装置的公司
    logo.png
    他们对起始点的要求很严(直径0.15mm),大概因为TIF点决定了重合度从而影响着降噪的设计效果。
    Drafting.png
    很明显,根切也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逃避根切,并且就是在利用根切。
  • 不同压力角的齿条、齿轮副
    CG_Rack.gif
    为了尽量减小传动时的水平力,齿条采用6°压力角。
    而齿轮是20度压力角,9个齿,Xn=0.4,这也存在微量根切。
    更重要的,这隶属于“大压力角滚刀滚切小压力角齿轮”的课题,必须要校核齿轮过渡曲线与齿条是否干涉。
    于是得到精确的过渡曲线就必不可少。
  • 圆柱齿轮电极摆动加工模具型腔
    为提高精度和获得光滑型腔齿面,采用圆摆动电火花加工法:
    ptcgEDasm00.gif
    ptcgEDasm02.gif
    电极采用高精度滚齿机加工,而且为实现粗加工电极的大间隙放电和精加工电极的摆动量,电极的变位系数就会比产品小不少。
    这样一来,即便产品设计为非根切状态,但电极也无法保证无根切。
    而且,电火花加工后的型腔,过渡曲线则变为电极过渡曲线的摆动共轭曲线,如果详细追究,原设计的渐开线起始点会发生变化:
    ptCGrCurve01.gif
    需进行齿轮副啮合状态的重新评估。


综上,我认为使用一个限定圆柱齿轮非根切前提的公式,来计算渐开线起始点,对齿轮实践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以上。
祝祺!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y 于 2020-9-22 15:25 编辑

Woodee 版主: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回答我的帖子,这是齿轮几何量计算新旧两种理论不同计算方法的沟通过程。只有认真讨论,才能推动齿轮技术进步。现对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关于渐开线起始半径公式问题
这公式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有的复杂,也曾困惑着不少人。但是,我不大同意您关于此公式以不根切为前提的说法。因为,公式包含了根切的情况,也就是说当rq<rb时就表示根切。
2. 关于齿根过渡曲线问题
   2008年的帖子主题就是“齿条型刀具加工圆柱齿轮的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所以其目标就是要把齿根过渡曲线的坐标方程解出来。并且准确无误地与渐开线光滑地连接上。然而,您的帖子始终没有做到这一点。
因为,用公式计算数据是最简单而科学的方法,让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我才提出了小小的请求,您回答让我从3D模型一点一点核对,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3D模型获取数据,只是一种高级的图解法。
恳请您在有时间的时候,把齿根过渡曲线方程进一步完善,使公式直接面对齿根过渡曲线坐标点。以便可以摆脱3D,使齿根过渡曲线计算也更加方便。有了直接可用的公式,到时候我自己来核对就可以了。
下面这个图应该是您的吧,我初步核对了一个特殊点——根圆上的点:发现我们的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还是有微小差别的。首先从附图中该点半径与轮齿中线夹角入手。
αg=13.278865°:求得
xg=3.103377,yg=13.14987
按我的公式αg=13.27857°xg=3.103307,yg=13.14989
您说您的计算误差是0.1纳米。是您齿根过渡曲线计算公式有近似性?还是3D计算误差? 或者是我的公式有误差?我是不承认自己的公式有问题的,请你也核对一下,好吗?

woodee齿根过渡曲线实例(2008-10帖子-26楼).bmp
发表于 2020-9-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23.png
发表于 2020-9-23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odee 于 2020-9-23 00:52 编辑
hzy 发表于 2020-9-22 15:21
Woodee 版主: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回答我的帖子,这是齿轮几何量计算新旧两种理论不同计算方法的沟通过程 ...

洪老您好!


您这样努力,晚辈再忙也不能怠慢

1. 关于渐开线起始半径公式问题
这公式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有的复杂,也曾困惑着不少人。但是,我不大同意您关于此公式以不根切为前提的说法。因为,公式包含了根切的情况,也就是说当rq<rb时就表示根切。


这样吧,我们再做一个直齿轮根切的实例:
Z=8;An=20°;ha*=1;c*=0.25;Xn=0.15;rn=0.379950841。
我先给出我的结论:
CG08_Data.png
CG08.png
3D模型如下
CG08_Mod_22Sep20.zip (1.14 MB, 下载次数: 5)
Rq=7.572980707

下来,麻烦您用公式
公式.png
计算一下,看看结果。

2. 关于齿根过渡曲线问题
   2008年的帖子主题就是“齿条型刀具加工圆柱齿轮的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所以其目标就是要把齿根过渡曲线的坐标方程解出来。并且准确无误地与渐开线光滑地连接上。然而,您的帖子始终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把参数方程都公布了,任何人都可以认为方程不对,但怎么可能判断出根据方程得不到曲线上的几个xy坐标值?
“并且准确无误地与渐开线光滑地连接上”,这句不太准确不好理解,“光滑地”是指相切吗?

因为,用公式计算数据是最简单而科学的方法,让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我才提出了小小的请求,您回答让我从3D模型一点一点核对,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3D模型获取数据,只是一种高级的图解法。
恳请您在有时间的时候,把齿根过渡曲线方程进一步完善,使公式直接面对齿根过渡曲线坐标点。以便可以摆脱3D,使齿根过渡曲线计算也更加方便。有了直接可用的公式,到时候我自己来核对就可以了。


您判断错了,我没有依赖3D,在Excel计算表中,我输入了几百个公式,还编写了几十个自定义函数,无法直接用公式求解的超越方程也都能逼近求得。
我更不能摆脱3D,因为现在CNC操作,都是直接读取3D模型取值,进行编程加工。3D模型可以因需要在无数多个点上读取,给几个或几十个点的坐标是远远不够的。
我根据公式计算,与3D模型的差异,的确能达到10的-7次方精度。我让您不妨用3D模型检查,是确信每个点都能对的上,并且直观。
而且,通过3D进行最终检查,是我多年来的工作习惯,为的是不仅仅公式正确,还要保证3D正确,如此才能提供准确的加工模本。

计算.png

αg=13.278565°  没错啊!
xg=13.511107*sin(13.278565°)=3.10330731
yg=13.511107*cos(13.278565°)=13.14988578
这些跟我3D中提取线条所测量的结果完全相同,也跟您认为正确的计算结论一致啊:

Curve.png
嗯,我怀疑您老摁计算器或填写计算表格时,输入有误,才造成上面很奇怪的偏差。
建议再试试?


以上。


祺安!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版主:您好!
1. 我引用您的图(见13楼)中夹角可是13.278865,不是13.278565啊!这是怎么回事?要是13.278565那就与我一致了,这是天大的好事,说明我的理论与传统理论是接轨的。如果帮我在中间再抽一个数据验算,那就更放心了。不过你的计算过程也太复杂了,您第一次推导过渡曲线方程花了半个月,后来有推一次,真是齿轮事业的有心人啊,为了完成一件事,只有我们这些有心人才知道有多难。我年轻时,有一回,为推导一个齿轮刀具公式,从星期六下午下班,一坐就坐到星期天下午5点钟,中间水也没有喝一口(那时我还是业余研究,只能利用晚间和星期天业余时间偷偷摸摸搞,还要担心被扣上白专道路的帽子!)。
      我的计算简单,无需逼近。在您有空时,不妨可以用我的公式(2)试试看。


2. 关于直齿轮例子
        我只要把bet=0代入就可以了,rq=7.247253,而rb=7.517541,rq<rb显然根切了,不知你的rq=7.572980707是怎么来的?




发表于 2020-9-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拜读,齿轮真是博大精深,感谢感恩行业前辈砥砺前行。
发表于 2020-9-2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3.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4-29 10:28 , Processed in 0.19029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