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27
收起左侧

齿轮公法线转换跨棒距为什么实际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齿轮公法线转换跨棒距为什么实际错误?
微信图片_20240526214154.jpg
发表于 2024-5-2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提供齿轮参数,无法验算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xiangle1969 发表于 2024-5-27 07:57
你没有提供齿轮参数,无法验算

Z=17

M=4.25
a=25°
β=30
x=0.45
齿顶圆95.648
发表于 2024-5-2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C:\Users\rlj\Desktop\换算M值.png 换算M值.png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计算和我计算是一样的结果,实际测量不对
发表于 2024-5-29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在控制齿厚的尺寸时,是以工作状态作为依据给出齿厚间隙以抵消因为精度误差造成的对运动影响,在实际上,设计人员发现用“纯理论转换”更方便快捷,所以在转换中不再考虑精度问题,把齿厚的转换,变成了对应于实际齿厚或者假想齿厚的数学计算,我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在特定的工厂条件下,这种所有齿厚问题在理论上是一样的效果,而且对于使用也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用不作自责为:“实际错误”,理论上至少是正确的,也就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产,在企业的工艺尺寸转换时,我也通常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应。就是在特定的齿厚上,公法线值的计算对应于跨棒距的尺寸。
发表于 2024-5-29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40529032519.png



微信图片_20240529032716.png

其中,转换的过程完全是按照三统一,即变位系数计算值与公法线和跨棒距是完全一致的。

发表于 2024-5-29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40529033129.png
发表于 2024-5-29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一生13168 发表于 2024-5-28 23:26
你计算和我计算是一样的结果,实际测量不对

这个要用钢球测量,如用量棒测量,则为101.76  (-0.104, -0.1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xiangle1969 发表于 2024-5-29 08:27
这个要用钢球测量,如用量棒测量,则为101.76  (-0.104, -0.156)

为什么球和棒尺寸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6-17 20:42 , Processed in 0.18764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