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山中樵翁
收起左侧

细高齿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细高齿时,有4个参数需要注意:

1、压力角,小到14.5度或者15度;

2、齿顶高系数;

3、齿根高系数;

4、齿根半径系数
发表于 2022-10-1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细高齿硕士论文,是CAJ格式,请斟酌下载。


无标题.png
细高齿齿轮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rar (2.66 MB, 下载次数: 28)

发表于 2022-10-1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标题.png


细高齿齿轮的设计应用探讨-庄中.pdf (676.83 KB, 下载次数: 25)
发表于 2022-10-18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齿轮压力角,是采用国际标准推荐给出的20度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通常取为1,在设计中,为获得较大的齿的抗弯能力,通常又采用正变位的方法获得较大的抗弯强度,也就是各齿折断的几率较小,在设计,制造上比较适应我国的使用,尤其是,较强的超载荷能力,这些情况,会与一些老工业国家的设计理念有一定的区别,故国际标准虽然一直是我国的使用原则,但那些老牌国际机械制造厂生产的齿轮产品,又仍然沿用压力角为14.5度,齿顶高系数则根据使用要求和对超载能力的需要,以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较为灵活的设计,通常采用1.15,1.25,1.35或1.45这些常见的形式,追求动力机械的低噪音,高效率。同时对工作环境也有相当的要求,在设计成组件时,工作相对较为平稳。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得根据我国的使用领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维修方便程序进行适当的针对化的设计,例如在生产大量的民用齿轮箱时,还是采用20度压力角的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的参数,大家也较为习惯,而在设计一些对噪音,工作平稳性有主要要求时,也会适当的采用14.5度压力角,较高的齿顶高系数等一系列的参数,以达到同样的低噪音,高速度,较大载荷长期工作的要求,辅助的,对系统的润滑,清洁,也同样有相应的要求。例如在设计大型发电机组,高功率动力机组时,对齿轮就有另外一套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不再局限于20压力角,齿顶高系数为1这样的标准参数 。

个人感觉,之所以20度压力角系列的参数能作为国际标准,也一定是比较了14.5压力角后,在齿轮设计上的一种进步,汽车主传动的螺旋锥齿轮的设计,通常都会采用较大的压力角,除了20度,还有22.5度等不同的压力角,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工作状况下的耐用度,实际上也取得了较好的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是设计者的追求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较为粗放的齿轮时,例如农机齿轮,明显的是20度压力角的齿轮承载能力,超载荷能力,总体耐用度,都会优于14.5度压力角的齿轮,总体体积也较小。
发表于 2022-10-1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模数、齿数、螺旋角、材料及热处理、润滑、负荷条件等不变的前提下,细高齿和标准齿的比较:


比较.png


可见,细高齿的弯曲强度不亚于标准齿,在更关键的接触强度方面,细高齿要明显好于标准齿!
发表于 2022-10-1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论文做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介绍,总体来说,细高齿并不会降低齿轮的强度,相反是会显著提升齿轮的强度,这个结论在国内外的理论分析、实际试验中都得到了证明!


但是,细高齿一般倾向于采用小模数,这就限制了齿根弯曲强度的进一步提高,这一点需要专门说明一下:通常来说,齿轮的体积、大小是由接触强度决定的,因此根据接触疲劳承载能力选定了中心距、齿宽等参数以后,假设齿数比保持不变,那么模数可以尽量大而齿数尽量少,这样能得到最大的齿根弯曲强度!但是,对于细高齿而言,齿数少更容易根切,因此模数取不大,且不太容易实现端面重合度大于2.0的要求。
发表于 2022-10-25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压力角齿轮,例如25度压力角,弯曲疲劳强度能提高吗?

根据上述细高齿的实例,可以推测出大压力角并不能增加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真的是如此吗?再次重新审视细高齿的情形,可以发现细高齿之所以没有降低弯曲疲劳强度,根本原因是端面重合度大于2以后,至少有2对齿承载,这跟标准齿轮至少1对齿承载有很大的不同!

而大压力角齿轮,肯定也需要确保端面重合度大于1,因此,最少承载齿对数也是1,这跟标准齿轮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大压力角齿轮齿形更肥厚,所以弯曲疲劳强度还是会有显著提升的。
发表于 2022-10-2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21025102953.png 这论文里的错误还真不少
发表于 2022-10-25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叶心灵 发表于 2022-10-25 10:34
这论文里的错误还真不少

能发现论文里面的错误,那就是大有裨益。
发表于 2022-10-2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齿高,增大重合度,减小局部受力,减小变形,从而减小震动激励源减小噪音;但应注意的是应不加大滑移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8 06:24 , Processed in 0.15494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