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hd_1000
收起左侧

齿轮设计技术新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样子很好 发表于 2014-8-6 14:40
为了获得较大的模数从而使齿轮有较高的强度,应使行星齿轮的齿数尽量少,但一般不少于10。当可以增大压力角 ...

欢迎探讨,拒绝抬杠。
谁一口咬定那个锥齿轮一定是渐开线齿轮了?从哪里看出要急于否定它了?仔细看看再发言。
真正做技术工作的,需要严谨、谦虚,这是俺一贯遵循的工作作风。
不喜勿喷。
发表于 2014-8-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差速器在有限的空间内,用的是直齿。由于空间的限制其中一个不可能做到30齿。图中小齿轮7个齿,大齿轮13个齿。
变位按道理业说是一种跟标准位置有关的说法,从啮合原理角度来看,认为是不同的齿形就可以了。若从基本原理出发设计一种新齿形,这个齿形在某些适当的场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不呢?渐开线不渐开线,变不变位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汽车差速器齿轮是锻造加工,加工上也没问题。

吉布提 谈到的非常专业。相信你懂图片中齿轮的特点。请慷慨点评一下图片中的齿轮。
发表于 2014-8-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只齿轮的齿形去范成加工另一只齿轮,得到一对共轭的齿轮副(两齿形会不同),这是非渐开线齿轮的共有特征。照此理论说,没有什么齿形不可以,在实现此类共轭齿轮副的过程中,啮合的平稳性和工艺性决定其成败。所谓干涉和根切也属影响平稳性的因素之内,既是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也是工艺问题。在渐开线理论被认可之后,一百多年来,人类不断探索新的实用齿形,譬如圆弧齿形,双圆弧齿形,摆线齿形,尼曼蜗杆副,锥面蜗杆副,一次包络或二次包络蜗杆副等等。随着新的工艺手段的出现,新实用齿形的出现是可能的。本人敬佩和鼓励各位同行探索。
    新齿形齿轮必须对实施有针对性方能显示其优点,在广泛的领域希望超过渐开线是很难的。
    关于弧齿锥齿轮的最少齿数问题:对于渐开线齿形来说,平面啮合理论在这里是适用的,所不同的是,当参考平面啮合理论时,最少齿数是经过换算的假想齿,而非实际齿数(譬如7齿)。这就是端面齿数和法截面齿数的不同之处。
发表于 2014-8-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发了贴被网络丢了,今天重写。
    对于汽车差速器,本人不敢说大话,隔行如隔山。本人职业是在减速机方面。至于说齿形,没有限制。只要用一个齿轮的齿形去范成加工另一个齿轮,就能得到一对共轭齿轮副,其啮合的平稳性(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可行性)以及工艺性决定其能否应用和成败。大家所知的摆线齿轮、圆弧齿轮、双圆弧齿轮、尼曼蜗杆副、锥面蜗杆副、一次或二次包络蜗杆副等等,都属此例。
    渐开线齿轮是一特类:主动轮、被动轮、切齿刀具(齿条)三方互为共轭。
    随着工艺手段的提高,新的齿形出现是正常的。本人对此类探索持敬佩和支持态度。
    关于i渐开线锥齿轮的最少齿数:(渐开线)平面啮合理论中的最少齿数计算(有关根切、齿尖、干涉、变位等)在此一样适用。所不同的是:要将端面齿数换算成法切面齿数(也叫当量齿数)。
发表于 2014-8-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布提 这是在打太极啊,能不能直接点的说说图片的中的齿轮,和通常的差速器齿轮相比较 好,或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比这个齿轮更特殊的差速器齿轮,是具有限滑差速功能的直伞,当年在中国拿给一些汽车企业看时,他们普遍说几点,1,国外有没有人在用?2,你这东西好为什么国外没人在用。好吧。我们去联系国外的企业,最后这个技术被美国EATON买断。好了这个国外有人用了,也说明也这东西还错。国内厂家再用只好买EATON的技术
发表于 2014-8-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奈,是国人不懂这个东西吗,还是体制问题?
发表于 2014-8-1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声对不起了。仅凭照片就作出判断至少说对齿轮科学不够严谨吧。百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几乎都有一本类似于叫《齿轮》的科学杂志,研究似乎还没有尽头。
    若要在新齿形上有所创新,是需要做大量理论研究工作的,要有诸如啮合原理、几何计算、运动学数学模型、动力学特征等等系统的研究结论,方能得到认可。
发表于 2014-8-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齿形当然不是我设计的,是一位学者设计的,你所说的“啮合原理、几何计算、运动学数学模型、动力学特征等等”,相信这位学者都站在一个不一般的高度,齿轮的精确的数学模形、接触区分析、加工代码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并且国内的两大数控系统企业早期的5轴数控系统都是他的技术。
图中的齿轮已成功用于北汽福田的牵引车差速器上。
我不可能把实物和牵引车拿给你看,在论坛也只能贴图片。但是做为一个齿轮的技术人员,通过图片去判断一个东西的好坏,总是还能说点什么的。

我发现论坛里的人们只对 什么  国外计算小软件啊,三维建模啊等等 感兴趣。真正给出一个新东西,连判断的能力也没有,要么就是一味的抵制和贬低。技术人员尚且如此,那么做决策的企业领导呢?
发表于 2015-11-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a=20°,ha=1的直齿轮,重合度最高是1.9;

大侠的重合度=3的直齿轮也是同样的定义公式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GMT+8, 2025-5-14 20:42 , Processed in 0.177914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