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yfjy
收起左侧

一对朋友传来的双曲面齿轮装配及啮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费老,这是干涉,不是接触。齿面的接触状况不能用干涉来说明,接触情况复杂的多,要用TCA、LTCA来进行,即便这样也是理论上的,实际情况更加复杂。本建模是严格按照机床的理论上的加工运动生成的,实际铣齿过程的修形自有一套方法。实际上,准双曲面的建模大轮若采用成形法是很简单的,反正小轮需要机加工,因此,若考虑模具成型加工准双曲面大轮,关键是要控制锻造、粉末冶金、注塑工艺,降低变形,提高产品一致性。现在,螺伞的建模不成问题,实现模具成型关键是成型的工艺,还缺乏有信心、有创新意识的实干家,大家要努力啊!我贴一个弧齿大轮精锻、小轮铣齿的试验,供大家拍砖。不过,真正能说句公道话的人也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5-7-4 17:14 编辑

但不管怎样分析得出接触是优秀的结论,在啮合中却出现了干涉,这恐怕是不被允许的,在连续运动中,如果重合度大于1,原则上瞬时传动比并不发生变化,那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不该接触的位置发生了干涉,恐怕也说不过去。
在齿轮副受载的啮合中,齿面接触不可能是一个点,只能是一个小面,这里一般用弹性变形来进行解释,如果发生干涉的区域可以精确地测量最大重叠厚度,且这个值很小,是否可以认为这就是弹性变形产生的面接触而非齿面的重叠?毕竟刚体的接触是不假设一个物体入侵到另一个物体中去,这与UG中的表示是不一样的,然而可以理解为重叠区是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这就可以理解了。从网上可以查到有人也的确精细地测量过齿面间的最大重叠厚度仅在0.001左右,这是符合这种弹性变形的假设的。
一对模型,如果有分析时认为不可能接触的位置,却会发生这类干涉 ,我觉得也是不被允许的。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发表于 2015-7-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7-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图是没法做精确地分析的,还是需要有比较精确的
发表于 2015-7-3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你有准双曲线锥齿轮的全参数化  建模方程吗
???
发表于 2015-7-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外对角
发表于 2015-11-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 您好 求教下
我需要提取准双曲面齿轮副啮合点位置的坐标,请问应该怎样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5 08:17 , Processed in 0.18911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