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4|回复: 14
收起左侧

请大家帮忙看看这对齿轮参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中心距108 模数2 压力角20 螺旋角25.5
小齿轮 齿数19  变位系数 0.04 齿顶圆 47.5 齿根圆 38.3 量棒直径 4 M值48.7
大齿轮 齿数80  变位系数 -0.941 齿顶圆 176.5 齿根圆 167.3量棒直径 4 M值180.56
采用磨齿工艺,齿顶无倒角
用kisssoft算了一下,有过渡曲线干涉,因为软件只能设置一个变位系数,所以感觉结果不是很准确。同时问问有没有可以设置两个齿轮变位系数的软件,最近收到的图纸都不是无侧斜设计的。 QQ截图20121121134529.png
发表于 2012-11-2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齿轮变位系数 太小
发表于 2012-11-21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小轮变位系数 0.20457;大轮变位系数 -1.00522。
2.磨齿一般不能采用“全圆”齿根,也就是滚刀刀尖R系数不能太大,所以才有干涉。
3. 自动计算软件,一般都有自行优化功能,若任人随意填,就不成其为合格软件了。
4. 磨齿,顶隙系数一般为0.4,从图片看,楼主只选了0.25,也是干涉的原因。
   顶隙系数0.4,即便齿根全圆,也不会有干涉:
CGassy-13.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2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也就是说改变磨前滚刀的R或者顶歇系数就行了。
发表于 2012-11-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warthen 发表于 2012-11-22 09:46
谢谢。也就是说改变磨前滚刀的R或者顶歇系数就行了。

磨齿,还须用留磨(凸角)滚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2-11-2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2-11-22 19:12 编辑

齿数,中心距,螺旋角,似乎不是太合理,得到的变位系数之和为-0.801,有这样的设计么?
变位系数的设计也不是无侧隙设计,按这样的设计,中心距应为107.7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then 于 2012-11-23 14:58 编辑
hyfjy 发表于 2012-11-22 19:08
齿数,中心距,螺旋角,似乎不是太合理,得到的变位系数之和为-0.801,有这样的设计么?
变位系数的设计也 ...


设计者70多岁了,他的设计都不是有侧隙的变位系数(看不懂)。这个我和他聊过,不过没有听懂。
按照他的设计把中心距拉开侧隙就出来了。关键还是M值,昨天总工说按M值算侧隙太小,搞不懂!
发表于 2012-11-2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齿轮副设计公式都是按无侧隙进行计算的,确定了齿厚偏差,就确定了侧隙,检测M值,就是检测齿厚偏差的。你如果需计算该齿轮副的侧隙,就必须将M值的偏差换算为齿厚偏差。换算后,再按丁淳的侧隙公式计算最大侧隙和最小侧隙。
发表于 2012-11-2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warthen 发表于 2012-11-23 08:20
设计者70多岁了,他的设计都不是有侧隙的变位系数(看不懂)。这个我和他聊过,不过没有听懂。
按照他 ...

如果在设计时不依照设计手册上的有关公式,自已单独创造一套靠经验得出的公式,在设计时取较小的中心距,然后靠拉开中心距得到齿轮副的侧隙,不是不可以,这样也能得到侧隙,然而靠原始数据计算齿轮副的有效渐开线起始直径,计算齿面最大滑移率就不可能实现了。况且目前国家有关标准给定了侧隙的按排,是用调整齿厚的办法来实现的。在设计方法上,我还是坚持本本主义的。毕竟那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这些公式几乎都是国际化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GMT+8, 2025-5-10 19:17 , Processed in 0.326088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