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7|回复: 10
收起左侧

齿厚与跨球距的Cpk差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某齿轮的齿厚偏差范围±0.01,换算成跨球距偏差范围±0.047;
图纸要求控制齿厚的Cpk≥1.33,既不方便直接测量也难以控制。
生产现场改为控制跨球距的Cpk,可以达到1.33以上。

跨球距可以间接反映齿厚。由此可见,Cpk未必真实反映过程能力?
请各位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兴趣谈谈看法的么?
发表于 2024-8-1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读数造成的。  
±3σ,对于±0.01,是±0.00997;
而对±0.047,是±0.046859。
显然,后者对相同测量精度的读数最小单位,比如0.001,算得的正态分布参数值,误差要小的多。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4-8-15 14:35
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读数造成的。  
±3σ,对于±0.01,是±0.00997;
而对±0.047,是±0.046859。

是否可以理解为控制跨球距的Cpk更容易?
发表于 2024-8-2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这么理解
齿厚偏差测量的精度较低
跨球距测量的精度更高,所以测量的误差更小
因为测量的误差小了,所以波动就小了
所以CPK就高了。
发表于 2024-8-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4-8-15 14:35
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读数造成的。  
±3σ,对于±0.01,是±0.00997;
而对±0.047,是±0.046859。

这个专业
发表于 2024-8-2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统计分析Cpk之前做过MSA吗?
发表于 2024-8-3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将公法线千分尺精度提高到0.001(微米),Cpk值就稳定了
发表于 2024-8-3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无论是控制齿厚,还是控制垮球距、公法线长度,目的都是控制齿侧间隙;他们之间都有相互确定的关系,反应各自离散程度的标准差σ之间也有确定的关系(可以认为,跨棒距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偏差是齿厚偏差的映射,它们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所以以上的任何一种控制,都可以用cpk大于1.33要求进行有效控制,
发表于 2024-8-3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cwhcn1 发表于 2024-8-15 17:36
是否可以理解为控制跨球距的Cpk更容易?

控制难度是一样的,因为影响cpk大小的工程因素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所用检具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2 23:50 , Processed in 0.35478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