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2|回复: 4
收起左侧

大压力角的平行轴内啮合渐开线齿轮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摆线针轮尽管还没到全民皆丢的程度,但明显的是热度已经明显下降,搞不上去的企业已经开始找下台的借口了。
以上面的叙述来开场,摆线针轮传动的难度,让很多心理准备不足的朋友吃了苦头,近期,倒是对渐开线类的内啮合有了兴趣,这种类似摆线的机构,也能承担在较小体积,较大传动比下保持产品的性能。

少齿差内啮合.gif

啮合的过程.gif

这种传动与摆线不同的是,重合度较一般摆线针轮传动为小,同时参与啮合的齿数不是太多,啮合面为凸面曲面与凹面曲面啮合,比较容易形成较大接触面,故接触应力比较小,因同时参与啮合的齿数不多,故在传动的零件上,比摆线的相应要求也稍低些,说开去,在大规模降低价格,较少减低性能和耐用度,向服务型机器人发展方面,也许可以代替摆线针轮传动而闯出一条路。
这只是一种设想。
发表于 2016-4-2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齿差 的啮合角,前人已经总结出大致范围 。

少齿差的啮合角.png
发表于 2016-5-24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必须要大压力角?
渐开线内齿本身也应该是一种摆线曲线 或者理解为直线的不同包络形式 甚至是直线。
最近在推导这些曲线与啮合的关系 或许可以推导出比较振奋人心的结果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londony 发表于 2016-5-24 01:45
为什么必须要大压力角?
渐开线内齿本身也应该是一种摆线曲线 或者理解为直线的不同包络形式 甚至是直线。 ...

当少齿差的内啮合传动机构齿数差很小时(例如只有一齿差或者二齿差,),会造成必须要有较大的啮合角,如果取标准的压力角,可以用变位系数来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大的啮合角,也有放弃了这种极大变位系数,而采用改变压力角,增大压力角到拉近于需要的啮合角来进行设计,这就可以称为改变思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不管如何设计,相应的齿顶高系数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要想在极大的啮合角下仍得到较高的重合度,从设计角度说,是比较困难的。与摆线针轮相比,我们分析的这种设计,是近似于摆线传动的一种渐开线传动,在设计上与渐开线齿轮传动设计较为接近,这就是本贴的核心观点。
一个目标,在设计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路,达到设计性能,这也算是对设计人员的一种起码要求吧。
渐开线齿轮传动,有顶隙系数存在,故减少了二次包络中产生的非传动接触,同样也就减少了摩擦,故传动效率上会有所反映。
发表于 2016-5-25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设计角度我是完全不考虑标准刀具了,啮合区和啮合系数为导向是我推导的中心, 基本的比较是内齿轮以直线为参照 我尽量避免大压力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4 22:16 , Processed in 0.173949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