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9|回复: 8
收起左侧

直齿圆锥齿轮大端公法线的计算与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yqq@you 于 2014-8-22 07:57 编辑

对于直齿圆锥齿轮的大端公法线的计算,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大致控制大端的齿厚,相对来说也有些意义。因为加工过此种齿轮的人可能都知道,每批齿轮往往都是配齿加工的,造成每批齿轮只能同批相配。所以造成很多麻烦,测量齿的弦齿厚往往测不准等。所以如果用大端公法线来控制其不是更容易些。为此本人推导出了大端公法线的计算公式,准备一试,也请行家指导。
例:M=3,z1=15,z2=35,a=20,ha*=1,c*=0.2,Xt1=0.3,Xt2=-0.3 ,Xτ1=0.04,Xτ2=-0.04,∑=90,R=57.118,B=20,
计算大端公法线Z1:W3=21.651,Z2:W10=34.326
发表于 2014-8-22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锥齿轮一般都知道,一定要先做一对标准轮来,才能批量生产。以后每批的产品都是按照此对标准轮来加工的,所以不存在每批产品会产生只能和同批产品相配,而不能和其他批次的产品相配的可能。不过楼主提到的想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期待早日看到楼主的公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很对。对批量大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有时往往都是小批量多品种做标准轮不被重视。期待大家校审公法线值。。。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上面我提供的两个公法线值是错的。当时推导公式时想简单了,今天休息我仔细算了一下
应该是:  Z1: W3=23.391   Z2: W10=78.48
我做了三维模型验算是对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三维验证。此种计算可以做为辅助用
至于公式的推导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试,要在当量参数中计算,换算到大端处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4-8-26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4-8-26 07:57 编辑

因为是用大端锥面作为基准的,故大端面的锥面就必须处于理论位置上,这种方法,约四十年前在机械工人杂志(一本普及型的杂志32开版本的,才一角多钱一本,每月都有,那时的知识不封闭的。)上登过,临时用一下尚可,但如果大端面锥面不是理论的位置,就适得其反了,用标准齿轮或者相对标准齿轮加在标准中心距下检查啮合间隙才是与设计,装配一致的检验方法。
如有兴趣,把你用的公式公示一下才好,没准可以得出正确或者需要修改的结果,总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吧。
发表于 2014-8-2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楼主给的参数做了一对不修形,也没有齿隙的直锥齿轮,测量小轮的3齿大端齿廓公法线,应该是齿廓曲线在空间的测量最大值,且不受顶部及根部位置的影响,位于齿廓线上的吧,结果小轮的测量值是W3=23.3955,大轮检查10个齿的公法线估计发散了,检查8齿的尺寸是W8=64.9424,而检查10齿的有一处是自动取在大端顶部了。如下图。

1.png

2.png

3.png

计算的界面如下:

4.png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4-8-26 07:45
因为是用大端锥面作为基准的,故大端面的锥面就必须处于理论位置上,这种方法,约四十年前在机械工人杂志( ...

首先谢谢您的指教。我看了您的很多贴子,我知道您在坛内德高位重。
     不过我也想说一下,40年前1毛钱的杂志我没看过。但您说的意思是:要在大端面内测量,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如果是这样即使推导出公式又有何用呢?因为我们都知道直锥齿轮的齿型呈锥体状态,高点应在背锥上。所以推导公式按这个思路是不是要好些。
我推导的公式测量点在背锥与齿面交线上,这和您说的可能是不一样的吧?这样可能也可以测量了,就有了一点点用处了吧。
    反正不管怎样,我算的两个公法线值到底与实物或模型是不是一致,如果是相符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再一次表示感谢!
  (Z1:W3=23.391,  Z2:W10=78.4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轮:W8=64.891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如果大端面锥面不是理论的位置,就适得其反了“的说法: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只要算出实际锥距时的模数,重新计算就是了。所以,上面我给参数时特意给出了大端锥距值。假如上面实际设定锥距是58.5,那大端模数按3.0726计算就是了。这样的情况经常也会有的,理论锥距与实际不同。

另问一下谁知道40年前1毛钱现在值多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5 13:03 , Processed in 0.966030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