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4|回复: 11
收起左侧

请教,M值的偏差和公差怎么取值,来保证整机的回程间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iangji100 于 2014-4-16 10:23 编辑

请教,当设计伺服电机用的小模数斜齿行星齿轮时,要求整体回程间隙5分以下,请问太阳轮,行星轮及内齿圈的M值的偏差和公差怎么取值?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控制M值来控制整机的回程间隙?请各位大侠赐教,谢谢.
例如以下基本参数:
Mn=0.55  a‘=19.05  β=10°
太阳轮: Z=27   Xn=0.322
行星轮: Z=41   Xn=-0.209
内齿圈: Z=108   Xn=0.45
发表于 2014-4-1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中心距和变位系数不匹配
就是你提供的变位系数不能达到你的中心距!
发表于 2014-4-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偏差和公差都要小,来控制齿厚。估计需要5-6级精度的齿轮。侧隙可以计算出来,需要实验验证。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ngji100 于 2014-4-17 20:57 编辑


准确一点的变位系数是这样的:
太阳轮: 0.3220                
行星轮:-0.2088                
内齿圈:0.4497        
中心距:19.05

发表于 2014-4-1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参数应该还是对的

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4-4-17 22:38 编辑

给出的变位系数与中心距应该说是相配的,计算如下:

    NGW型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系统设计计算数据一览表
    软件编制: hyfjy  计算日期:2014/4/17 22:18:53
法向模数          Mn =           .55
齿数              太阳轮Z1 = 27    行星齿轮Z2 = 41    内齿轮Z3 = 108
法向齿形角    αn = 20            分度圆螺旋角 β = 10
齿高系数         Ha′= 1         齿顶间隙系数     C′ = .35

     行星传动系统计算结果
模数:               M =     .55             分度圆螺旋角: β =  10
齿数:               Z =     27               41            108
端面模数:         Mt = .55848   端面齿形角:αt = 20.28356
端面压力角:        αt=     20.28356
端面外啮合角:αt'= 20.77772        端面内啮合角:αt'= 22.89575
计算中心距:         L =     19.0499
分度圆直径:         d =     15.079              22.898        60.316
外啮合节圆直径:        d'=     15.128             22.972
内啮合节圆直径:        d'=     23.315             61.415
基圆直径:         太阳轮Do= 14.14401 行星齿轮Do= 21.47794 内齿轮Do= 56.57603
径向变位系数:X =     .322         -.209          .4493
齿轮副计算齿宽:      太阳轮宽20        行星齿轮宽20       内齿轮宽20
齿顶高:             ha=     .726              .381          .281
齿根高:             hf=     .5654             .85745        .99
全齿高:             h =     1.291             1.238         1.271
齿轮大径:太阳轮De= 16.531 行星齿轮De= 23.766 内齿轮大径 62.296
齿轮小径:太阳轮Df= 13.948 行星齿轮Df= 21.183 内齿轮小径 59.754
内齿轮小径为内啮合计算参数,行星轮大径为内、外啮合计算较小者
外啮合齿轮端面重合度:     Ea=  1.5081
内啮合齿轮端面重合度:     Ea=  1.6766
外啮合齿轮轴向重合度:   Print #1,  Eb=     2.01
内啮合齿轮轴向重合度:     Eb=     2.01
外啮合齿轮总重合度:        E =     3.51813170793668
内啮合齿轮总重合度:        E =     3.6866
外啮合最大滑动率:     太阳轮F = 1.0052               行星齿轮F = 1.6205
公法线跨齿数:太阳轮K = 4      行星齿轮K = 5      内齿轮K = 13
公法线公称值:太阳轮W = 6.021 行星齿轮W = 7.558 内齿轮W = 21.334
内齿轮测量棒直径: 1.100               内齿轮棒间距M = 58.86

从计算记录上看,中心距理论上仅差0.0001mm,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本贴只想证明这一点而已。

计算的界面如下:

基本计算.jpg


从设计角度说,本例选用的是较小模数,较多齿数的行星轮系,如果减少齿数,可以在同样中心距下得到较大模数,其基本结构及基本性能只会提高。用于小回差的机构,重要的是提高系统所有零件的精度等级,而不是仅控制齿厚这一个参数,在这方面,小模数又比大点的模数更困难些。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4-4-17 22:36
给出的变位系数与中心距应该说是相配的,计算如下:

    NGW型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系统设计计算数据一览表 ...


多谢指教。
发表于 2014-5-1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下。哪里能找到楼上的软件呢?
发表于 2014-8-2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整体回程间隙5分以下”    如果只从加工层面考虑会很不经济也很难达到,这样小的回程间隙可以理解为零间隙装配,如果加工要达到此要求,齿厚公差必然很小很小,造成无法加工或成本难以接受。我认为应该从装配的角度来考虑,如果采用分级装配,像轴承装配分级一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样齿轮加工时采用对称偏差或小偏向偏差即可亦。条条大道通北京。。。
发表于 2014-8-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配法是的外啮合角大于内啮合角,并且滑动率不相等。本来ngw的外啮合的接触强度就低于内啮合,你这样会使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更容易磨损,建议将行星齿轮齿数改为40
发表于 2014-8-2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产品设计来说,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往往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可能是每个人考虑的角度不同,比如:有的人从等强度出发,有的人从等滑动率出发,或者从啮合角以及重叠系数考虑等等,总之,就一产品设计而言可以反映出设计者的个性。但不管怎样,从实际出发能满足使用的就是可行的,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完美,往往是很难的。就其楼主所提的问题,真要从加工中得到保证,成本会很高的。如果采用分级装配,那就柳岸花明了。。。

点评

***——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连简单的词汇都是敏—感的! 难道以后都要用 Pin Yin 才行?  发表于 2014-8-26 19:03
楼主的问题不是要如何***变位之类的,而是关于侧隙或者是说回差的计算。至于***难度和***成本,是基于实际***的角度来看的。如果保证***精度,不在此问题之内!  发表于 2014-8-26 19: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5 03:14 , Processed in 0.72488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