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9|回复: 11
收起左侧

跨棒距和公法线 不一致时 该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3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请教各位高手: 我在内齿直齿加工中发现跨棒距公法线不能保持一致  该如何加工 .公法线和固定圆弦齿厚和齿深都能一致  就是跨棒距 差点 该如何加工 谢谢大家了
发表于 2013-7-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测量方法怎么可能保持一致?差多少?公法线长度包含了齿距误差.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2者的 数值要一致,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给的 图纸是 要求最后测量时 数值达到要求。现在如果按照图纸加工后 跨棒距会小于公法线1个毫米。现在公法线和固定圆弦齿厚和齿深关系都能保证最后加工在范围内,就是和跨棒距有误差。因为此齿轮是是出口的 模数是DP的  所以要求跨棒距要准确。

点评

将数据发出来 ,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13-7-2 19:39
发表于 2013-7-5 2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如果按照图纸加工后 跨棒距会小于公法线1个毫米。找技术重新算量棒矩,注意量棒直径
发表于 2013-7-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法线的测量值与跨棒距的值作为数值计量是不可能一致的,但应该是基本等效的,也就是说,设计合理的二者,在一种测量方法合格时,另一种测量方法也应该是合格的,因齿轮的齿距,周节,周累等误差的影响,稍有偏差是可能的,也就是微米级的吧,如果相差是毫米级的,那一般是计算时出了错。
就是公法线本身,多跨一齿和少跨一齿,测量结果也有可能发生微米级的误差,我们是希望尺寸的分布为正态的,也就是说,极限值只占少数,大部分是位于公差中部的。这样,就应该一种方法测量合格,另一种方法测量也是合格的。
再说,如果在计算时,用公法线的极限值去反算跨棒距的极限值,从设计角度说,不太符合有关的设计资料,但我个人觉得,也未尚不可。
发表于 2013-7-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检查一下是不是量柱与齿底干涉了?我想如果出现1MM的误差的话,应该是这个原因。
发表于 2013-7-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检查一下是不是量柱与齿底干涉了?我想如果出现1MM的误差的话,应该是这个问题.检测的量柱需削扁。
发表于 2013-7-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检查一下跨距是否算错了
发表于 2013-7-1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把图纸上的齿轮参数和测量要求列出来,或许大家能帮你核算一下啊。。
发表于 2013-7-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拿数据说话!这个又没啥保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5 22:27 , Processed in 0.38487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