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8|回复: 10
收起左侧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最小侧隙还是先有公差配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先有最小侧隙还是先有公差配合?是先根据温度等影响算出最小侧隙,然后给出适合的齿厚公差,中心距公差,轴孔公差呢,还是反过来?被这个问题折磨很久了,望专业人士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3-6-2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过来,这个问题本论坛有答案的。
发表于 2013-6-2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最小侧隙,这是传动的基本要求,然后再根据温度等影响。。。最后给出适合的齿厚公差

点评

支持,是先有最小侧隙  发表于 2013-6-23 09:2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和3楼说的是同一个方法吗?恕我愚昧,看不明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d_phoenix1 于 2013-6-24 21:52 编辑

那室温下这个最小侧隙又是根据什么来定义的呢,如何求出这个值?还有backlush arithmetical min, backlush statistical min一个是算术值一个是统计值, 有什么区别?这两个在数值上貌似相差很多啊
发表于 2013-6-25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截一段我的论文《基于MathCAD的齿轮箱体孔系位置度公差求解方法》 中的一段来解答你的问题:
注:由于论文只是初稿,暂时不分享,请见谅!
********************
    在平行轴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设计中,侧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这是因为实际工作中的齿轮副,当工作面处于接触啮合状态时,非工作面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便于存储润滑油、补偿温升导致的膨胀以及齿轮制造安装误差造成的不利因素等。按照尺寸链的构成角度来分析侧隙的形成,我们可以将一对齿轮副的侧隙、两齿轮的齿厚与中心距视为一个“四环尺寸链”,而侧隙则是封闭环,如
1所示。换言之,当齿轮完成装配后,封闭环侧隙的大小由两个齿轮的齿厚与中心距尺寸来决定。有了尺寸链,我们可以参照光滑圆柱体轴孔配合基准制的规定,来规定齿轮副的基准制。如果把齿轮副的中心距视为“孔”,把齿厚视为“轴”,齿轮副的侧隙就相当于轴孔配合间隙。按照光滑圆柱体轴孔配合的两种基准制——基孔制与基轴制,则齿轮副侧隙就有了基中心距制和基齿厚制。基中心距制是固定中心距的基本偏差而改变齿厚的基本偏差来得到不同的侧隙;而基齿厚制是固定齿厚的基本偏差而改变中心距的基本偏差来的到不同的侧隙。基于齿轮装置的加工与测量的特点,齿轮的相关设计标准如ISO 1328-1975等多采用基中心距制。中心距的极限偏差采用双向制,且对称分布。

111.jpg
发表于 2013-6-25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mrw 于 2013-6-25 07:55 编辑

关于侧隙的计算,有几种算法:①纯理论分析法;②统计分析法。
(1)理论分析是基于一个理想状态,就是只考虑四个尺寸链各环尺寸的影响,不考虑其他附加因素。
(2)基于统计分析法:是将齿轮箱体的某些装配制造误差、温升等考虑在内,给出的一种参考算法。
************
建议:在设计时首先按理论分析分配最小最大侧隙,然后用统计法来校核一下!

******************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鸡和蛋的问题请楼主自己解决吧!O(∩_∩)O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mrmrw 发表于 2013-6-25 07:54
关于侧隙的计算,有几种算法:①纯理论分析法;②统计分析法。
(1)理论分析是基于一个理想状态,就是只考 ...

谢谢版主的解答,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太明白.按照你说的纯理论分析法,如果条件中给出了双面滚动偏差,齿轮轴孔偏差和轴的偏差,这些都暂时不用考虑吗?
发表于 2013-6-2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d_phoenix1 发表于 2013-6-25 15:20
谢谢版主的解答,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太明白.按照你说的纯理论分析法,如果条件中给出了双面滚动偏差,齿轮轴 ...

理论分析就是理论分析,你的问题是实际加工误差,这是你在设计时需要评估的!你的设计就是要评估这些误差,然后给出合适的最小侧隙来平衡这些误差。这样子你的理论设计值就包含了这些东西在里面,实际的东西影响因素太多,如果要精确分析,那你就自己建模,通过3D来模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mrmrw 发表于 2013-6-27 08:50
理论分析就是理论分析,你的问题是实际加工误差,这是你在设计时需要评估的!你的设计就是要评估这些误差 ...

再次谢谢版主.开始有一点眉目了.顺便问一个问题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我看国内很多齿轮都是有精度等级的,各种偏差,公差都是查精度表得来。但是有些国外齿轮生产商说他们并不严格根据标准设计,所以没有精度等级的说法, 只是通过不断的调整达到一个最适合的状态。以你们专业人员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可行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GMT+8, 2025-5-11 05:27 , Processed in 0.21748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