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塑料齿轮除了其基本特性和设计上有特殊性能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尺寸,在精密模具和稳定成型设备的支撑下,注塑工艺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障恒定的模具温度, (2)开机前全面清洁模具分型面和型腔,检查滑块等活动部分,确认冷却水道畅通无阻和模具温度稳定,最好选择使用油温机。 (3) 按照塑料材料的特性设定烘干和螺杆温度,新模具根据产品的大小先做填充试验,确定工艺设定的基本数据。 (4) 射出压力和速度设定到中限,可以正确了解到产品跑胶的流向和排气终点所在位置,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调整和模具方面的改进。 (5) 前期调试过程应该在不同的恒定的模具温度下,记录好尺寸的经时变化值,便于对尺寸的变化进行有效控制。 (6) 根据产品形状、进料方式确定调试所需要的段数,模具点浇口、分流道的设计方案。因为要考虑进料点的流纹、气纹等缺陷,多数需要三段射出(快-慢-快),如果分型面配合不良有飞边产生,就需要在尾部增加一段慢速射出进行缓冲。 (7) 直进塑料方式的可以选择两段进料方式(慢-快),或增加一段慢速缓冲。如果因为进塑料点有台阶等原因,产品出现流纹、气纹等缺陷,就需要在产生缺陷的部分低射出速度来改善。当速度低到不能满足产品外观需要时,就需要增加射出压力来弥补。 (8) 射出80%-95%就应该转换到保压状态,保压压力设置在最高注塑压力的60%-80%为最佳,部分零件因为模具尺寸限制需要增加或降低保压压力来保障产品尺寸的,建议对模具进行调整。 (9) 无论哪种调试方法,都需要使用保压来提高产品的致密度,以保障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合适的保压压力和速度、保压时间的长短对最终尺寸起决定性的作用。 (10) 在尺寸调整方面是塑料齿轮最常见的问题,为了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调整,首先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具稳度、相对稳定的成型周期,在此基础上调整保压压力和时间、冷却时间,就会相对较快。 (11) 有出现齿轮孔径偏大、外径偏小的矛盾情况,调试方法应该是降低冷却时间(可以改善孔径偏大),增加射出压力和保压压力(改善外径偏小),注意尽量不要去调整模具温度,否则将会影响其他尺寸产生变化。同样,有齿轮孔径偏小、外径偏大的情况,调试方法应该是增加冷却时间(可以改善孔径偏小),降低射出压力和保压压力(改善外径偏大),同样不要去调整模具温度。
来自 国际铸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