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4|回复: 1
收起左侧

齿轮传动出现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90的二级减速箱输出带动负载2.2kgm²,在60°/s时启动困难,慢速时还比较顺畅
请兄弟姐妹们协助分析一下原因,
1、负载减轻后效果一样,排除负载惯量大的问题
2、输出轴若安装垂直度不高的话是佛会引起这个原因?
3、外齿轮啮合中心距为标准中心距,啮合齿轮总变位为0,若加工存在误差是否会有上述问题
4、减速箱安装不平是否会存在上述问题?
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发表于 2012-1-2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新世纪时,回首二十年来曾流行一时的汽车广告语今天多数已经“作古”,沉浮如潮汐,这是规律,但并不全是自然现象…… ?? 去年是中国汽车市场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好年景。汽车产销量突破320万辆,比上年增长37%;其中轿车产销量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长53%,提前3年实现“十五”规划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私人购车已成为主流。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用于生活消费的家庭轿车已不是新闻,轿车普及才是热门的话题。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年前(1982年)汽车年产量才19.6万辆,其中轿车只有4030辆。当时,偌大个中国只有两个轿车品牌——“红旗”与“上海”。唯一能够形成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红旗牌轿车则成了深藏宫内的“政治”车。如此情景,不敢想像,那就是中国的汽车业吗?现在的三大汽车集团哪家不是以年产几十万辆计,目标直指百万辆? ??? 或许,数据的比较让人感到枯燥,那么,直观的变化就是20年来的汽车流行广告语了。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流行的广告语往往是代表着一个时代。 世纪绝唱:“有路必有丰田车” ??? 在汽车广告语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句广告语要比丰田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1982年)更自信,更有气魄,其可谓汽车广告语中的绝唱。在广告界,许多策划高手都把这句广告语当成了修炼的经典。提到丰田,没人不知道这句广告语,它与“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一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商品最流行的广告语之一。 ??? 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期。国门打开了,进口汽车如潮水般涌来,市场饥渴就像海绵,“只要是带轮子的汽车没有不好卖的“。大贸进口(易货贸易)的菲亚特126p才卖8000元人民币一辆,三资企业买进口车可享受免税待遇,巨大的需求引发了海南汽车走私风潮,产生了中国第一波的汽车热。不过,当时的购车族主要是三资企业和新办的乡镇集体企业,私人购车凤毛角麟角。 ??? 在众多的进口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本汽车,成了“急先锋”,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带几乎就是日本车的天下。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家电和汽车长驱直入,风靡市场。当时的广告做得最多的就是日本的家电和汽车。但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广告并不多,有的产品广告今天看来有点不伦不类,与其说是广告,还不如说是标语口号。如“将以卓越的电子技术,对中日友好做出贡献(sony)”,“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准确时间(精工表)”,“让我们来充分掌握能多快好省地运输的拖车头吧(五十铃)”等。今天能够让人记住的也只有丰田的那句广告语。 ??? “以产顶进,挡住进口。”这是当时计划经济下无可奈何的应对之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进口汽车的压力,中国汽车业开始尝试“以技术换市场”,走国产化的道路。但事实上,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卖商品不卖技术”,这就是当时日本汽车企业对待中国的战略。业界人士认为,从技术引进和合作条件来看,选择日本汽车公司合作是最合适不过了。而投出去的绣球反应是,“我们不愿看到在自己的家门口竖起一个竞争对手”。上海在决定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时,首先把机会给了丰田。但丰田的态度是“可以,产品却是淘汰的。”尽管表示出友好的姿态,送你一条生产线(也是淘汰的),骨子里却不愿合作。而五十铃却演出了“一套图纸卖三家”的故事。 ??? 去年4月,日本有关部门和经济界及汽车界在反思对华汽车战略时,不得不承认因眼光短浅失去了在华的不少机遇。90年代中期,一位日本汽车巨头在上海街头感叹道:以前还能看到日本车做出租车,现在尽是桑塔纳了。随之,“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这种低调,反映了丰田在中国汽车业中被排出,失去了话语权。 ??? “更远更自由”——这是丰田在2001年底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启用的最新广告语。表明丰田对华战略的调整不再是“卖车”的思路,而是想挤进在华“造车”的行列。去年底,丰田终于如愿以偿,与一汽集团携手,并打出了“威驰新风”的产品广告,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自信,所不同的是,20年前丰田是忘乎所以的张扬,今天则是谨慎小心的行动。 强调“国产”:“坐红旗车,走中国路” ??? 走下“圣坛”的红旗牌轿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国产轿车中少有的自主品牌。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红旗牌轿车总是遭到媒体的质疑,“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指责“红旗”:国车原来是拼装货,步下“圣坛”走不进寻常人家,没知识的产权不值钱等。 ??? 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红旗”的阵痛,也就是国有企业市场转轨的阵痛。这无论是过去的“小红旗”(沿用奥迪100的车身),还是现在的旗舰“大红旗”(仿制国外的车身),似乎都没有跳出“生产型”和“技术型”的框框。这是为什么? ???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1996年)。这是很难与商品挂上钩的广告语。从“红旗”本身的定位来看,是以公务车为主。这与早期奥迪轿车的广告如出一辙,即:“走中国路,乘一汽奥迪”(1994年)。这是90年代初到中期较为流行的广告语,当时强调的是,引进技术国产化,走民族化的道路。 ??? 应该说,了解汽车史的人不会不熟悉这两条广告语的背景和内涵。他们的市场目标就是“官车”,带有较强的政治诉求,想通过技术买断或技术合作尽快发展自己。事实上,这么多年来,红旗轿车一直在市场定位上徘徊,没有把品牌树起来。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奥迪a6在用不到3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奥迪“官车”形象,打造出一个“成功人士”的品牌。这也就说明,没有技术和市场支撑的产品是十分脆弱的。 ??? 有着同样经历的富康牌轿车也尝尽了痛苦。如最出名的是:“走富康路,坐富康车”(1993年)。神龙公司曾经不无自豪地称,“富康”是在引进车型中率先打出民族品牌的轿车。实践证明,经多年的努力并不成功,有人戏称神龙把“富康”这只“活鸟”玩死了。业内人士说,“富康”源自法国雪铁龙的名牌轿车,是90年代初期引领国际时尚的车型。无论是品牌和外观设计,还是技术性能,它都是当时最适合的家庭轿车,即使到了今天,此车型还是没有落后。品牌无国界。像雪铁龙这样的国际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想不到来到中国却被改了名,换上了中国味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GMT+8, 2025-5-9 17:37 , Processed in 0.184937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