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com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aizai666
收起左侧

曾韬 计算软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重卡汽车,应该超载吗?
发表于 2014-3-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齿轮齿轮 于 2014-3-8 20:21 编辑

老兄你虽然没说“不好”二字,但是那两贴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个论坛里的坛友都很聪明,不会看不出来,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咬文嚼字了。“更好”那是很有可能的!实践出真知,既然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延长齿轮副的寿命,绝对可以说是更好的。18楼的问题更不是问题:超载是当然不允许的,但是我所说的更好是相同条件下相比较,超载只是把这个过程缩短了
发表于 2014-3-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齿轮齿轮 发表于 2014-3-7 09:01
我倒是觉得更改没有什么不好。既然在过载状态下主动齿频频损坏而从动齿都是好好的,只能说明参数分配不合 ...

这位朋友说的我以为较为客观,如果实践中,证明小轮的寿命是远小于大轮,那作为调整来说,把齿厚加一些在小轮上,大轮稍减少一些是完全合理的,合理的结论是最终的疲劳寿命来决定的,而不是格里森公司来决定的,好比有一天外国人明明是拉肚了,拉的当然就是稀屎,中国人拉成了条,应该是没病的,你偏说为何不与外国人拉的一样,那就笑话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对国产载重汽车后桥双曲面齿轮副各家生产的齿轮零件全国范围内进行过寿命比赛,经过调整的小轮寿命明显超过完全按格里森一套计算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懂行的人,认同实践的结果,不懂行的人,稍容易崇洋,何况是领导弧锥齿轮的开山之人。
当然这不是说要让格里森公司去改变计算方法,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面前,没有谁是天生的正确。真理总是在不断的修正中走向正确。
发表于 2014-3-8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82732110 发表于 2013-6-29 20:14
软件只是工具,只要知道原理,不用软件自已计算

与时俱进还是落伍,是能否保证高速发展的二种方法,算盘曾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的一种计算工具,但计算器出来后,几乎就被淘汰了,如果在电脑的普及时代再用手工,或者加上计算器,去计算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公式,那就明显落伍了,试想一套双曲面齿轮副的主要参数设计,按格里森公司提供的计算表就有150个左右的公式,加上切齿参数,有五百个左右,有些公式还得用叠代法重复计算三次或以上,以前一个设计人员用手揺计算机,几乎要算一周左右,而当第二次再算时,很可能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也就是重复性差。而用编制完成的程序,仅要一二分钟就能完成,且一次计算成功,参数的重复性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再要回到手工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操作,那真是不可思议的。
发表于 2014-3-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4-3-8 21:43
这位朋友说的我以为较为客观,如果实践中,证明小轮的寿命是远小于大轮,那作为调整来说,把齿厚加一些在 ...

听版主的。版主在理论、实践方面多有造诣,说的极是。
发表于 2014-3-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通过计算每个步骤与软件所出结果相对照,这样更加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在现场加工中起指导作用,更好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14-3-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韬的计算软件可以直接为三维建模服务么,有没有用这套软件建模的朋友,把任意参数的模型发上来看看。
发表于 2014-3-31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你好!我们使用是郭老师软件,不知与曾老有什么不同,那里有,大概多少钱。
发表于 2014-4-2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圈子很小,名人啊,神一样的存在.我们厂引进了格里森原厂程序,可进行接触分析

到时有要算的数据发给我,大家一起研究一下算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5-5-5 17:48 , Processed in 0.19126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