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woodee
收起左侧

蜗杆/斜齿轮 分圆导程角/螺旋角相等计算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泉碎月 发表于 2024-4-15 09:49
采用节圆相切的方式,至少比为了保证分度圆相切而采用非标准模数要节约成本

并且一般来说,对于金属蜗杆+塑胶齿轮副,蜗杆节圆导程角与塑胶斜齿轮节圆螺旋角,数值尽量接近,会使啮合点基本均布在中心线两侧,重合度、效率指标也接近最优。

而不少情况下,会发现一种概念偏好,似乎 蜗杆节圆导程角≠塑胶斜齿轮节圆螺旋角,更显得出设计水平。
为此,我还特地找了几套欧美设计图纸,仔细比较一番,发现即使他们使用KS来设计,基本也是中规中矩的,没看见过分拉大或缩小中心距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必然采用标准模数的情况。
发表于 2024-4-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4-4-15 13:35
并且一般来说,对于金属蜗杆+塑胶齿轮副,蜗杆节圆导程角与塑胶斜齿轮节圆螺旋角,数值尽量接近,会使啮 ...

说的很好,和我的“经验”也是一致,“节圆”尽可能的分布于齿顶圆/齿根圆中间,受载后蜗杆的进入或退出位置尽量靠近斜齿轮的节圆而非齿根或齿顶,这样基本上就完美了!无心的“随心所欲”也许还是要返璞归真!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jc123gear 发表于 2024-4-15 16:17
说的很好,和我的“经验”也是一致,“节圆”尽可能的分布于齿顶圆/齿根圆中间,受载后蜗杆的进入或退出 ...

与圆柱齿轮副一样,蜗杆/斜齿轮啮合,变位系数也是需要有所限制的。

而中心距随意调整的无所顾忌,会带来变位系数不受限制的结果。  
WG0186_CP4.0.png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正题,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小导程角蜗杆与直齿轮正交传动:  

WS0125o.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个运用很少的传动副,但还是有场合用到。  
由于蜗杆模数与斜齿轮不同,计算稍显复杂,可彰显计算推演功力,所以曾受到本论坛一位老先生多次津津乐道地推荐。
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两个节圆相切,因为啮合线始终平行于蜗杆轴线与中心线所决定的平面。
WS0125_Lcon.png   
啮合线与中心线的距离,就是蜗杆的基圆半径。
发表于 2024-4-1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woodee版主花这么多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蜗杆斜齿轮的设计并不复杂。一般情况下,先按照正常的0变位设计,然后再基于强度平衡要求,加肥减瘦齿厚,就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设计结果了。
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某些工程师认知的差异,加上KissSoft软件的推行,让设计计算变得随心所欲,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苦笑不得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mrmrw 发表于 2024-4-18 14:35
感谢woodee版主花这么多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蜗杆斜齿轮的设计并不复杂。一般情况下,先按照正常的 ...

马老板客气了! 有啥感谢的,大家探讨交流嘛。
以前从没意识到蜗杆斜齿轮会发生这么多问题,一直也就没有深入推算。  
前段时间帮忙审看不少设计的参数,才发现这里边疑义不少。
于是就啰啰嗦嗦这么多。
本来是想讨论,节圆不相切时,节圆的意义、节点的位置及其啮合性质。
不料落入变位系数的选取问题里,兜兜转转了。
可见没有权威总结、限定适用范围,造成这里边的麻烦不断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5-1 10:29 , Processed in 0.179145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