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502|回复: 7
收起左侧

行星轮齿顶高在外啮合计算公式中的结果和内啮合计算公式结果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NGW型,在设计过程中,我先代入外啮合公式,算出了太阳轮和行星轮的齿顶高,再代入内啮合计算公式,得到行星轮和齿圈的齿顶高,这时我发现这两个结果里的行星轮齿顶高是不同的,是我算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接下来该用哪个齿顶高作为行星轮的齿顶高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啮合公式(行星轮和太阳轮)里用的是AC的变动系数和啮合角,内啮合公式里用的是BC(齿圈和行星轮)的变动系数和啮合角,我都是按照机械设计手册上一步步算的,怎么就我遇到了这个问题呢,我搜索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20-3-1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dd 于 2020-3-13 14:14 编辑

行星齿轮之间的参数都是采用角変位设计的,角変位会存在齿顶变动系数,反推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说啊,抄数算不上设计,理论不扎实抄数会出错,搞不好成本反而高了,这就是去了抄数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gdd 发表于 2020-3-13 14:11
行星齿轮之间的参数都是采用角変位设计的,角変位会存在齿顶变动系数,反推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说啊,抄数 ...

我是按照机械设计手册上的例题做的,也是第一次碰行星齿轮在计算尺寸的时候,用的圆柱齿轮的公式,一个是外啮合的公式,一个是内啮合的公式,分别用的是AC和BC两组数据,是不是不应该这么算呢,书上也没写行星齿轮有特殊的公式呀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gdd 发表于 2020-3-13 14:11
行星齿轮之间的参数都是采用角変位设计的,角変位会存在齿顶变动系数,反推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说啊,抄数 ...

不是反推额,就是照着书上的例题做的,做到这步他略了,我懵了
发表于 2020-3-1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port 发表于 2020-3-13 14:00
外啮合公式(行星轮和太阳轮)里用的是AC的变动系数和啮合角,内啮合公式里用的是BC(齿圈和行星轮)的变动 ...

设计过的朋友都会经历过这个问题,因为,随着变位系数的分配,外啮合与内啮合,行星轮的节圆是不一样的,在干涉校核的过程中,齿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我的处理方法是取较小值或者增加条件取平均值。内齿轮的加工方法对校核行星齿轮的齿顶高有较明显的影响,如果采用的是成型法加工,直接用拉刀拉出来,保证内齿轮的过度曲线较小,这样计算的行星齿轮齿顶就可以影响较小、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20-3-19 22:42
设计过的朋友都会经历过这个问题,因为,随着变位系数的分配,外啮合与内啮合,行星轮的节圆是不一样的, ...

好的,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20-3-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齿轮角变位时,中心距变动量和齿顶高变动量不一致,所以有了齿顶高变动系数,这是为了保证0.25m的齿顶间隙,一般行星轮取最小值,再综合考虑齿圈齿顶圆干涉校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6-1 22:48 , Processed in 0.17120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