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0452|回复: 38
收起左侧

非参数化螺旋锥齿轮三维造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个标题有点另类是吧。
但凡在网上发的都与参数化有关,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我的三维造型其实是非参数化的,过程是用编好的程序计算出设计齿轮副的所有必要的点座标,把这些点座标连成样条线后输入到三维软件中,再用操作软件的一般方法做出了各种参数的齿轮副,好处是设计时可以对沿齿长和齿高方向进行修形,得到鼓形齿,下面把近期作的模数为5,齿数为8:38,中点螺旋角为35度,径向变位系数为0.37,切向变位系数为0.195,格里森制的螺旋锥齿轮副的所有文件及作成的作品发上,供有兴趣的同仁指正。
点座标文件是附件中的“PROE-H.ibl”和“PRIE-HS.ibl”,二个属于PROE软件的样条线格式的标准文件,生成的PROE二个文件分别为第五版本的“prt0001.prt”和“prt0002.prt”,和第四版本的“prt0003.prt”,“prt0004.prt”,数据文件如果是用打开的方式,得到的是点,用样条线输入的方式,就得到截图如下:
1.JPG
2.JPG


作成的齿轮副是UG文件,可以动画仿真,截图如下:

3.JPG


还有一个可以看到接触区的动画:

8-38.gif
顺便说一下,这对齿轮是经过修形的,是鼓形齿,修形量为:沿齿长大端收缩0.2X模数,大端收缩长度30%齿宽,小端收缩0.015X模数,小端收缩长度是10%齿宽,沿齿高距顶0.5X模数处进行顶部修缘,顶部各处收缩量为0.015X截面模数,修形方式为圆弧与原齿线双重迭代,过度平滑。各处连续且可导。
上传时才发现运动仿真文件太大,下次再传。
附件中有第四版本的PROE文件和第五版本的PROE,UG文件是第五版本的。

5-8-38.part1.rar (1.62 MB, 下载次数: 301) 5-8-38.part2.rar (1.62 MB, 下载次数: 291) 5-8-38.part3.rar (1.44 MB, 下载次数: 195)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2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3-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探讨,问题有点多:

1)“沿齿长大端收缩0.2X模数,大端收缩长度30%齿宽;小端收缩0.015X模数,小端收缩长度是10%齿宽。”
这个是齿向修形?可否理解为齿端修薄呢?

2)“沿齿高距顶0.5X模数处进行顶部修缘,顶部各处收缩量为0.015X截面模数,修形方式为圆弧与原齿线双重迭代。”
这个是齿形修形?修形方式为“为圆弧与原齿线双重迭代”是什么意思,原齿线是渐开线,齿顶修缘为圆弧?

3)这些量,包括修形量、修形长度(高度)是经验公式?还是.....?

4)51条齿向线、51条齿廓线是否太多了,这么多先怎么能保证建模时创建的齿面是光滑的呢?简化之后还有6条齿廓线、3条齿向线。

5)齿向修形,是否只要4个齿廓线就够了?大小端修形起点处2个齿廓,大小端两端2个齿廓,这样是否能有效控制整条齿线呢?

请参考此贴第66#的附件,讨论一下:http://www.gearbbs.net/forum.php ... mp;page=5#pid10217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poxiangzi

谢谢关注。
    沿齿长的修形也就是齿端收缩,起始点一般控制在距大端30%开始收缩,距小端10%开始收缩,这一数值是按一般要求“处于齿中部偏小端”的要求。沿齿高在高度上取0.5模数是考虑螺旋齿锥齿轮的全齿高稍短于直齿收缩量是可调参数,按0.015截面模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吧
取得点越多,各点的变化越是平滑,齿面也越光滑才是。考虑到有些软件不用线框,所以取六条截面线和三条齿向线,这样有利于控制整个齿面的精度,我在专搞精锻的厂里干过很长时间,一般说在直锥伞齿轮上这样控制就很理想了,接触区也相当漂亮,调好的齿轮副噪音也小。所以螺旋伞也如此处理了,双迭代的意思是沿圆弧的切线位置开始收缩,是用方程来控制收缩的理论上可以证明是连续并高次可导的,这样的连续曲线在工作部分有理论线,同时又避免了边缘接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在工作区域内还应该是理论齿面为好,这样有正常的啮合区域,只是把边缘的接触给缩掉了,沿齿高只要搞了顶部修缘,齿根也就等于收缩了,不需要对齿根收缩的,对齿根收缩会降低齿的抗弯强度。所以说所谓鼓形齿实际上只是齿端面(大、小端及齿顶端)有收缩,工作部份还是正常的。也有用折线取代的,那样在成品上可以明显看到过度区,那不是太好,尽管在国标上允许齿顶修缘用直线形。用直线取代的应叫做连续而不可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2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啊 你们都是搞识计的 我是干活的 接触区有什么不懂可以联系
发表于 2010-3-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用编程求解齿面坐标点的方法,建出螺旋锥齿轮三维模型,真是厉害啊。不知在编程计算之前,螺旋锥齿轮大轮和小轮的轮位,刀位(径向,角向),滚比是怎么计算的,这些参数对接触区的位置和大小是怎样控制的?还有齿向修鼓,一般是对直齿线接触传动的齿轮副才做鼓形修形,但是螺旋锥齿轮理论传动本身就是一种局部点接触啮合,这种修鼓用在螺旋锥齿轮上效果是否很好呢?还望能指导一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的螺旋锥齿轮副的啮合,是以全齿面以斜短线条逐步啮合的,边缘也不例外,三维建模能主动避开边缘接触,从理论上得到需要的接触印痕,用数控精铣机床(精雕机),可以直接加工出,一般是做出电极后开模用,与经典的机械加工有所不同,机械加工是用机床模拟理论的走向做出的产品,齿轮的修形并不局限于直齿锥齿轮,对圆柱齿轮(直齿与斜齿轮),螺旋锥齿轮甚至蜗轮副同样有效,目的都是为得到需要的接触区,也就是图纸上说的设计齿形线和设计齿向线。最终保证的是二个设计中心点的重合和轴交角的设计值。安装距或加工中的轮位是人为设计的参数,刀位与滚比是机床模拟理论计算根据机床传动链得出的调整方法,机床的调整与三维设计中接触区的调整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的螺旋锥齿轮副的啮合,是以全齿面以斜短线条逐步啮合的,边缘也不例外,三维建模能主动避开边缘接触,从理论上得到需要的接触印痕,用数控精铣机床(精雕机),可以直接加工出,一般是做出电极后开模用,与经典的机械加工有所不同,机械加工是用机床模拟理论的走向做出的产品,齿轮的修形并不局限于直齿锥齿轮,对圆柱齿轮(直齿与斜齿轮),螺旋锥齿轮甚至蜗轮副同样有效,目的都是为得到需要的接触区,也就是图纸上说的设计齿形线和设计齿向线。最终保证的是二个设计中心点的重合和轴交角的设计值。安装距或加工中的轮位是人为设计的参数,刀位与滚比是机床模拟理论计算根据机床传动链得出的调整方法,机床的调整与三维设计中接触区的调整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2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如何使用程序计算齿面点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4-25 02:32 , Processed in 0.206089 second(s), 2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