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142|回复: 13
收起左侧

公法线和跨棒距组合测量的妙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zy 于 2019-10-14 17:30 编辑

公法线与跨棒距组合测量的妙用:
前言: 2012年4月12日开启的公法线与跨棒距那个测的齿厚最准确的大讨论。一万多网友参加了讨论。足以证明坛友们的关心。后来据说进行了投票表决,我没有查到投票结果。不过,以投票方式解决技术问题我认为不是很合适。也不会有什么约束力,所以直到今年上个月还有坛友关注这个问题。本人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关于两种测量方法比较的几点浅见
1,单独判定那种测量方法好,缺乏科学依据;
2,对于合格齿轮,两种测量结果原则应基本一致的;
3,对于精密齿轮(例如双啮对滚检查的标准齿轮)两种测量方法会高度一致
4,对于没有制造误差的理想齿轮则完全一致(逻辑推理)
5,     对于不合格的齿轮,测量结果必然矛盾
二,公法线、跨棒组合测量用作螺旋角测量——妙用之一
用精密齿轮仪器测量螺旋角,不仅成本高,也很麻烦,更不能对每件齿轮进行测量,因此,提出了此种方法。
原理:在图纸上我们根据齿轮参数可以计算出公法线长度W和跨棒距M,如果一个齿轮处于没有误差的理想状态,那么测得的公法线长度W和跨棒距M将会和计算的数据一模一样。然而,实际上加工出来的齿轮,会有齿厚、齿向,齿形各项误差存在,齿形误差取决于滚刀精度,一般是可以直接控制,齿向误差影响的因数较多,特别是热处理影响最大,控制和测量都比较困难。
用实测公法线和跨棒距判断一个齿轮的变位系和螺旋角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其原理就是用实测的公法线长度和跨棒距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找到与实测数据对应的实际齿轮的螺旋角和变位系数,是由齿轮参数计算公法线长度、跨棒距的逆过程:
这是本人在1996——1997期间研究成果,并在1997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齿轮、螺纹、花键机床用户协会第一届年会” 上做过介绍。下面对这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过程做过介绍。
1,      挂轮严重误差引发的公法线、跨棒组合测量
此事发生在某小型作坊式齿轮厂,老板把挂轮计算也当做工艺秘密,交给一个缺乏齿轮知识的亲信掌控。结果闹出了这一笑话,把一个螺旋角27°的齿轮加工成30°,谁也没有发现为何这个齿轮总是不能用?,直至把公法线长度由W =3.91减小到W =3.5,才勉强让齿轮转起来。后来再用跨棒来测量,发现公法线与跨棒距严重对立,于是引发组合测量的设想。
2,     公法线、跨棒距组合测量对标准齿轮的应用
(1998年某齿轮箱厂计量室提供数据),主要是想通过测量,对这种组合测量方法的理论验证。计量室的朋友有意选了次品,反而使我的理论受到了考验,当我问这位朋友,这个标准齿轮怎么螺旋角误差这么大?他才告诉我,这是一个次品。
实例:次品标准齿轮,数据:mn=4.75, Z=23, αn=20°β=16.5°, xn=0.631, dp=7.96  实测6组数据如下:
W:52.735,  52.735,  52.74, 52.74,  52.745,  52.745 (k=4)
M:  128.7,128.695,128.695,128.7,128.7,128.695
计算后得到实际螺旋角βs=16.4605°xn=0.5961
螺旋角误差Δβ=2.37
3,      对热处理以后汽车齿轮箱齿轮的全面应用举例
实例中间轴一号齿
mn=2.5, Z=34,  αn=20°β=27.5°, xn=0.631,  dp=4.965
  实测6组公法线W,跨棒距M数据如下:
W:42.66,  42.67,  42.65, 42.645,  42.64,  42.65 (k=6)
M:  105.18,105.182,105.188,105.18,105.18,105.178
计算后得到实际螺旋角βs=27.5612°xn=0.22492
螺旋角误差Δβ=3.673
送杭州测得4次平均螺旋角误差Δβ=4.1′,由于热处理后,顶针孔受影响,多次测量结果,数据很分散。
三,公法线、跨棒组合测量妙用之二——对螺旋角工艺引起的误差进行跟踪修正
根据前面对热处理后产生螺旋角的变化进行跟踪。对于一种具体齿轮,可以在制齿工艺中把图纸中的螺旋角按实测变形情况做相应变动,待热处理后使螺旋角符合图纸要求。这是一种设想,目前尚无实践。
               ——完——

发表于 2019-10-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经厉
很高兴能在这论坛里认识大神
发表于 2019-10-1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测量的螺旋角和公法线,已哪个为基础,去推算的螺旋角和变位系数的?没有太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zml0929 发表于 2019-10-15 11:02
实际测量的螺旋角和公法线,已哪个为基础,去推算的螺旋角和变位系数的?没有太明白

  实际的螺旋角计算是以实测的公法线和跨棒距为基准,一般应当多测几次(例如5次再取平均值),用公法线和跨棒距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的对比依据,使算得的公法线和跨棒距完全与测得的平均值数据一致,至于变位系数,显然与图纸上的数值也已发生变化。拿个齿轮去实践一下就会有体会。
发表于 2019-10-15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无法测量公法线的斜齿只能采用跨棒距,楼主的这个经验也学习了,不过大家对跨棒距测量直径比较大的齿轮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大直径齿轮,可以用齿厚卡尺测量,只要计及外圆补赏,多测几次取平均值,还是可以得到满意结果的.
发表于 2019-10-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9-11-2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老师,重要的是,你没有分享倒推导的过程,其实通过W和M值来计算螺旋角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
发表于 2019-11-2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实际中同一个齿轮用测量跨棒距与公法线的数值控制齿厚度肯定对应不上的,误差还比较大。引起误差的原因
1、齿形修形,齿向修行
2、实际加工齿形修形,齿向修行误差,热处理变形
3、测量原理不一样。特别是对于修形齿,公法线齿轮与跨棒距齿轮在齿轮上不是同一个测量点
发表于 2019-11-2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检查齿轮跨棒距与国外(美国)差距非常大,国内一般是用量棒检查如直齿(齿轮能用量棒,量球很少使用,都会用量棒代替),因为量棒检测方便。
下面为一款齿轮(直齿)样品,同一齿轮,我们用量棒,国外用量球,误差为0.015mm
1、国外比较测量比较测量用的比较多,对于齿轮跨棒距也是如此。
2、国外量球直接做到千分尺上,测量方便,国内缺少生产厂家,即使有,这样的千分尺的维护,校准也是问题(要做标准块)

图片说明
1. The first photo shows the master reading 2.3170. 第一个图片显示标准封样读数是

2.317
2. Second photo shows the master gear in the ITW machine. 第二个图片是封样在德国海

德汉光栅仪器测量位置
3. Third photo shows the actual size of one of their gears. 2.3148. Spec. is

2.3160-2.3180.第三个图片显示的齿轮实际测量尺寸是2.3148,图纸要求是2.316-2.318
4. Fourth photo shows the gear being measured on the ITW over-the-pin dimension

(OPD). 第四个图片显示被测齿轮在上述设备跨棒检测
5. Fifth photo shows same gear being measured with the Ball Mic's from the Hob

Machining area.第五个图片是千分尺测量
6. Sixth photo shows the master gear being measured with the ball mics.第六个显示

的是封样用千分尺测量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4-27 13:17 , Processed in 0.18746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