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p2022 发表于 2022-12-6 08:14

齿轮有效起始圆和成型圆差异系数,一般设置多少合适?

咨询一下各位大佬:齿轮有效起始圆和成型圆差异系数,一般设置多少合适?尤其是对于变形量比较大的渗碳淬火齿轮

mwp2022 发表于 2022-12-6 08:42

这个参数,太小了就会磨齿很困难,容易磨到齿根

michaelyang 发表于 2022-12-6 11:55


这个参数,太小了就会磨齿很困难,容易磨到齿根

jacmwg 发表于 2022-12-6 13:20

在MASTA中推荐的最小值是0.06Mn,但我们也还是有设计过更小点的,越小在刀具设计制造及及加工上越有难度

mwp2022 发表于 2022-12-6 14:54

michaelyang 发表于 2022-12-6 11:55
这个参数,太小了就会磨齿很困难,容易磨到齿根

{:1_228:}{:1_228:}{:1_228:}

mwp2022 发表于 2022-12-6 14:56

jacmwg 发表于 2022-12-6 13:20
在MASTA中推荐的最小值是0.06Mn,但我们也还是有设计过更小点的,越小在刀具设计制造及及加工上越有难度

0.06倍模数也太小了,直径方向的公差都是0.1数量级的

yanta82 发表于 2022-12-6 15:24

按代号的意思是渐开线起始圆理论直径与渐开线起始圆实际直径的差异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设计者采用标准顶隙系数时无需考虑(由刀具设计者及工艺人员考虑),但你设计小于标准顶隙系数太多的话,如要有挖根磨齿的话,有可能刀具设计不出(包括变压力角刀具),需要你考虑刀具设计或与刀具设计者咨询。一般来说,工艺人员有它的经验,与模数及磨齿留量,挖根大小、变形量、要求的齿根圆角有直接的关系,如能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话,越大越好,但有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值太小,刀具设计不出来。说来似乎矛盾,具体案例还要具体计算。
   《 在MASTA中推荐的最小值是0.06Mn》,不要理睬它。你所在工厂的工艺实际水平决定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jacmwg 发表于 2022-12-6 15:42

yanta82 发表于 2022-12-6 15:24
按代号的意思是渐开线起始圆理论直径与渐开线起始圆实际直径的差异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设计者采用标准顶隙 ...

对的,所以我说我们也有在特殊情况下设计的比这个还要小一点的!

mwp2022 发表于 2022-12-7 10:35

yanta82 发表于 2022-12-6 15:24
按代号的意思是渐开线起始圆理论直径与渐开线起始圆实际直径的差异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设计者采用标准顶隙 ...

主要是齿根采用单圆弧增加强度的齿轮,比较难设计,很多时候容易磨不出来

mwp2022 发表于 2022-12-7 11:21

我仿真的时候,齿根不加挖根,这2个直径是有一定距离的;加上0.03的挖根后,这2条线就一下子重合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齿轮有效起始圆和成型圆差异系数,一般设置多少合适?